數字化種植修復:精準與簡捷——應用口腔掃描的種植修復一例
口腔種植修復的數字化診療
自從計算機體層攝影(CT)特別是錐形束CT(CBCT)問世以來,這一技術在數字化種植修復方面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根據CT醫師獲得的種植患者三維影像信息,種植醫師就可以對種植區的骨組織狀況進行更深度的了解,從而能夠制訂出更加合理的種植方案。
隨著數字化種植技術的高速發展,種植醫師已經可以通過專業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CAM)軟件,獲得精確的三維重建模型,并且能夠將種植后期的修復信息融入到種植方案中,還能夠以患者CT影像信息和相關修復信息為基礎,借助專業種植設計軟件,進行術前診斷和種植方案設計,制作或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種植手術導板,為種植手術的精準和微創打下基礎。
傳統的種植修復主要利用轉移桿或轉移帽取模,將轉移桿或轉移帽植入硅橡膠的印模中,確定種植體的位置。多次的轉移、灌模和翻模,難免出現誤差。而口內掃描系統的精確度已經得到了研究證明,而且所獲取到的數據為臨床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這些優勢都是傳統方法難以實現的。數字印模無疑為臨床種植修復帶來了眾多優勢,使醫師更加方便而靈活地面對臨床需要。
在種植修復進行口內掃描時,為了精確定位種植體的位置,需要采用一種與種植系統相匹配的專用掃描基臺來完成,然后應用兼容的CAD軟件。目前,口腔印模掃描可以簡便地創建虛擬模型,省去了易出錯的翻轉過程,同時也省去了模型消毒、包裝和郵寄的工作過程,節省了材料和時間。越來越多的生產廠商推出數字化種植修復功能的口內掃描系統,并與種植制造商合作。例如儒伽(Zuga)種植系統具備口內掃描專用基臺,可以與口腔掃描系統合作,幫助完成種植修復。
使用數字化口腔修復診療技術已被公認為未來口腔修復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并且使口腔修復的各個環節更快捷、精確。數字化印模技術可以提供更高的取模精度;數字化比色技術使比色結果更加客觀、準確;數字化加工技術結合了電子信息技術及機械制造技術,使各種口腔修復體的制作更加精確。
應用口腔掃描的種植修復一例
基本信息
王某,男,50歲。
主訴
左上前牙缺失3年。
現病史
3年前患者左上前牙牙齦反復腫痛,伴松動,在外院拔除,現就診要求種植修復。
既往史
患者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其他系統疾病。有吸煙史。
檢查
22缺失,21與23之間間隙大于12,切牙齦退縮明顯(圖1)。全景片示 22缺失處齒槽嵴高度和寬度及密度尚可(圖2)。
圖1 術前口內照片
圖2 術前影像學檢查
診斷
22缺失。
治療計劃
行影像學檢查(圖2);種植一枚Zuga 3.5*10 mm種植體,扭力≥35 N•cm,旋入愈合基臺(healing abutment)(圖3、4)。
圖3 22種植術前后照片
圖4 種植術后影像學檢查
3個月后,分別使用傳統的轉移桿硅橡膠取模以及口內掃描取模進行修復(圖5~8)。
圖5 進行口內掃描
圖6 口內掃描牙齦袖口
圖7 掃描專用基臺
圖8 口內掃描照片(上頜)
戴種植義齒(圖9~12)。
圖9 口內掃描照片(全口)
圖10 口內掃描后3D打印的模型和義齒
圖11 戴義齒照片
圖12 戴義齒口內照片
來源: 口腔診所牙科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