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位原則
模塊總覽
本模塊介紹了牙周刮治所采取的體位原則。正確的體位有助于:
1. 預防牙醫(yī)不良體位引起的疲勞不適,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損傷;
2. 取得操作牙位的清晰視野;
3. 方便刮治牙位操作;
4. 提高患者治療效率。
關鍵術語
工作相關肌肉骨骼紊亂癥 仰臥位 前牙朝向面
重復任務 中性體位 前牙背離面
人體工程學 非利手 后牙朝向面
利手 后牙背離面
學習目標
1. 掌握牙科環(huán)境中循證體位知識。
2. 理解中性體位和預防肌肉骨骼紊亂癥的關系。
3. 演示牙醫(yī)以及患者椅位的操作。
4. 演示正確的患者相對于牙醫(yī)的體位。
5. 了解為何頭部頂端必須與牙椅頭托頂部邊緣平齊。演示如何
為較矮的患者在牙椅上正確放置體位,使得:(1)患者舒適地接
受治療;(2)術者獲得良好的視野和方便的操作區(qū)治療齲洞。
6. 了解如何通過設備的放置促進中性體位的達成。
7. 演示患者與牙醫(yī)如何在進行上下頜治療時調(diào)節(jié)體位,保持中性體位。
8. 識別不正確體位,并描述如何改正問題。
循證體位概述
職業(yè)性肌肉骨骼紊亂癥介紹
簡而言之,職業(yè)性肌肉骨骼紊亂癥(WMD)是一種影響肌肉骨骼、外周神經(jīng)和神經(jīng)血管系統(tǒng)的損傷。長期重復用力的動作或者不協(xié)調(diào)動作、不良姿勢、擺放不當?shù)囊挝缓驮O備,或者快節(jié)奏高負荷工作都可能造成工作相關肌肉骨骼紊亂癥,或加重病情。據(jù)美國勞動統(tǒng)計局報道,肌肉骨骼紊亂癥占新報道的職業(yè)損傷起因的60%以上。它會造成背部、肩部、手臂、肘部、腕部和手部的肌肉、神經(jīng)以及腱鞘的損傷,從而導致力量下降、肌肉運動控制能力下降、刺痛感、麻木感以及疼痛。職業(yè)相關的肌肉骨骼紊亂癥是一種執(zhí)業(yè)牙醫(yī)和潔牙師的常見不適主訴。
人類機體的設計并不適合長時間保持同一體位,或者日復一日長期進行精細的手部運動。B.A.Silverstein在《英國工業(yè)醫(yī)學雜志》中曾經(jīng)提出重復性工作的定義:在某項工作的流程周期中,超過50%以上的基本動作是相同的。根據(jù)此定義,牙周刮治毫無疑問地應該被歸類于重復性工作。超過50%的時間,術者都是在進行著有控制的、快速的動作。在進行牙周刮治時,術者的身體上部保持靜止,而前臂、手部和手指的肌腱和肌肉長時間處于高強度工作狀態(tài)。牙科臨床醫(yī)生工作時經(jīng)常會有重復的肌肉運動,加之用力活動、不舒適的姿勢和恢復時間不足,所以造成肌肉骨骼損傷的風險較高。幸運的是,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肌肉、肌腱和神經(jīng)的損傷是可以避免的。本模塊講述的是預防肌肉骨骼損傷的策略。
牙醫(yī)常見的肌肉神經(jīng)損傷
腕管綜合征(CTS)
1. 定義
腕部腕管正中神經(jīng)壓迫造成手部和腕部疼痛的綜合征。
2. 病因
正中神經(jīng)的神經(jīng)束發(fā)源于頸部脊髓;所以不良的體位將引起腕管綜合征。此外,引起腕
管綜合征的原因還可能有:反復上下或左右彎曲手部和腕部,以及持續(xù)用力抓持器械而沒有使肌肉得到休息。
3. 癥狀
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的麻木、疼痛和刺痛感。
尺神經(jīng)卡壓綜合征
1. 定義
手臂尺神經(jīng)通過腕部時受到壓迫,造成下臂和腕部疼痛的綜合征。
2. 病因
過度上下彎曲手部;左右彎曲腕部;或者將小拇指過度向遠離手掌的方向伸展。
3. 癥狀
下臂或腕部麻木、刺痛或力量下降。
旋前圓肌綜合征
1. 定義
旋前圓肌兩頭之間的正中神經(jīng)受到壓迫導致的手部和腕部疼痛綜合征。
2. 病因
下臂向遠離體部的方向過度屈伸。
3. 癥狀
與腕管綜合征類似。
肌腱炎
1. 定義
由于張力造成的腕部肌腱疼痛性炎癥。
2. 病因
過度重復上下活動腕部。
3. 癥狀
腕部的疼痛。這種疼痛以手部外側尤為明顯,而不是腕部的中線。
腱鞘炎
1. 定義
大拇指根部或者手腕側部腱鞘的疼痛性炎癥。
2. 病因
手部過度旋轉;過度用力抓持;手掌向手背方向或者側方過度彎曲。
3. 癥狀
手腕和大拇指根部的疼痛,有時腕部活動可伴有破碎音。
伸肌團塊狀勞損
1. 定義
手指伸肌受傷引起的手指疼痛。
2. 病因
過度伸展單個手指。
3. 癥狀
手指的麻木、疼痛和力量下降。
胸廓出口綜合征
1. 定義
頸部和肩部臂叢神經(jīng)、血管受壓造成的手指、手腕部的疼痛。
2. 病因
過度前伸頭部,過度向前聳肩,并且長時間保持這種肌肉張力。
3. 癥狀
手指、手腕部的麻木、刺痛和/或者疼痛。
肩旋轉肌肌腱炎
1. 定義
肩部區(qū)域的肌腱疼痛性炎癥。
2. 病因
長時間保持上臂張開,手肘高于腕部的姿勢。
3. 癥狀
嚴重的肩關節(jié)疼痛和功能受損。
牙醫(yī)的中性姿勢
研究顯示,80%以上的牙科潔牙師抱怨上半身和背部的疼痛。這種肌肉骨骼的疼痛通常是由
于潔牙師在日常工作中的運動和體位直接造成的。中性體位指在工作過程中,身體保持的理想體位。這種體位有助于減少肌肉骨骼受傷的風險(框2-1)。
頸部中性體位
目的:
頭部屈曲角度0°~15°;眼部與治療區(qū)域的連線盡可能垂直。
應當避免:
頭部過度屈曲;頭部向一側傾斜。
背部中性體位
目的:
上半身略前傾;上半身與垂直線成0°~20°的夾角。
應當避免:
脊柱過度彎曲(駝背)。
肩部中性體位
目的:
雙肩端平;
坐下時,體重均衡分布。
應當避免:
聳肩;
含胸;
坐下時,體重由臀部一側負擔。
上臂中性體位
目的:
雙側上臂平行軀干長軸,垂掛于兩側;肘部于腰部高度略微向外張開。
應當避免:
肘部張開角度大于20°;肘部高于腰部水平。
前臂中性體位
目的:
與地面平行;抬高或放低前臂時,以肘部為支點轉動。
應當避免:
前臂與上臂所成夾角小于60°。
手部中性體位
目的:
手掌小拇指側略低于大拇指側;腕部與前臂排列成一線。
應當避免:
手掌與地面平行,大拇指側降低;手腕向上或向下屈曲。
相關資訊
推薦產(chǎn)品
- lcon愛康滲透樹脂
- Icon愛康滲透樹脂 早期齲病的治療方法問世:適用于難以進入的鄰面區(qū)域和唇頰面區(qū)域。治療早期齲病可以保存更多的牙體硬組織——無需麻醉和鉆磨,全部治療一次完成,簡便輕松。
- 復星醫(yī)療手術刀片
- 復星醫(yī)療手術刀片 科貿(mào)嘉友口腔029-8865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