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粘接劑在口腔粘接修復中的應用
【摘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粘接修復已成為重要的口腔臨床技術。因具有操作方便、能最大限度保存牙體組織等優點,粘接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口腔修復中。最新出現的通用型粘接劑給口腔粘接修復帶來了新的技術進步,現從定義、發展改進、使用特點及可能存在的問題幾個方面對通用型粘接劑進行綜述。
自1955年Buonocore將酸蝕技術應用于牙粘接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粘接修復已成為重要的口腔臨床技術。因具有操作方便、能最大限度保存牙體組織等優點,粘接修復被廣泛用于口腔修復。基于現階段粘接技術的特點,開發出功能更齊全、操作更便捷、技術敏感性更低的口腔粘接劑,一直是口腔材料研究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最近,醫用市場上出現的多功能通用型粘接劑在此方面做了新的嘗試。現從定義、發展改進、使用特點及可能存在的問題幾個方面對通用型粘接劑進行綜述。
1、通用型粘結劑的定義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口腔粘接劑從第一代嘗試對牙齒進行化學粘接的粘接劑發展到第七代一步法自酸蝕系統,粘接效果和操作簡便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傳統粘接劑根據是否需要單獨的酸蝕處理分為全酸蝕粘接劑(酸蝕-沖洗-粘接)和自酸蝕粘接劑(不需要單獨的酸蝕-沖洗過程)兩大類。但是近年出現的通用型粘接劑打破了這一傳統——同一種粘接劑,既可以在全酸蝕模式下使用,又可以在自酸蝕模式下使用。雖然對于通用型粘接劑目前尚無統一、明確的定義,但顯然不能將其簡單地歸為第七代一瓶型自酸蝕粘接劑。Alex認為通用型粘接劑應具有以下特點:單瓶裝、無需混合即可滿足基本的臨床需要;醫師可根據臨床具體情況和個人喜好,選擇白酸蝕或全酸蝕模式使用;可同時與光固化、自固化、雙固化水門汀聯用;既可用于直接粘接修復,又能用于間接修復體的固位;既能用于牙體硬組織與修復樹脂間的粘接,還能用于氧化鋯、貴金屬、非貴金屬、硅酸鹽陶瓷等修復材料的粘固處理,而無需使用特殊的表面處理劑。
縱觀目前市場上各種通用型粘接劑,其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項各不相同,且并不能同時滿足上述定義中的所有要求:存在兩瓶裝、需要使用前混合、與自固化水門汀使用時需用自固化激活劑、仍需要使用瓷和氧化鋯等修復體表面處理劑等情況,與Alexl總結的通用型粘接劑的特點均有差別。是應該擴大通用型粘接劑的定義,還是嚴格控制納入標準(即未滿足以上要求的粘接劑不應被算作通用型粘接劑),目前尚需進一步討論和統一。筆者認為,為了與以往粘接劑區分,并突出通用型粘接劑的技術特點和優勢,應對通用型粘接劑的概念做出一定程度的限制,即通用型粘接劑是一種無論在自酸蝕、全酸蝕和選擇性酸蝕模式(在既有牙釉質又有牙本質的區域,只對釉質進行酸蝕)下使用均能取得良好粘接效果的單瓶裝口腔粘接劑,其他預處理劑可以作為補充。
2、通用型粘結劑的新特點
通用型粘接劑強調各成分的協調及性能的最優化。從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通用型粘接成分可以看出,通用型粘接劑在沿用經典配方的基礎上,如多采用甲基丙烯酸.B.羥基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雙酚A雙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bisphenol—A—diglycidyl methacrylate,Bis—GMA)作為粘接有效成分,水、乙醇或丙酮等作溶劑,通過調整pH值及加入功能性單體對粘接劑進行了優化。
(1)pH值的變化:根據不同pH值,自酸蝕粘接劑可分為4種:①強酸型,pH<1.0;②中酸型,ph為1.0~2.0;③溫和型,ph≈2.0;④超溫和型,ph>2.5。pH的大小不僅影響粘接劑的自酸蝕效果,還影響粘接劑自身成分的穩定。較強的酸I生雖然可提高釉質的粘接效果,但也有增加粘接界面納米滲漏的趨勢,還有可能導致自固化激活劑成分失活。目前,通用型粘接劑pH值多集中于2.0~3.2,多為溫和型或超溫和型,與第七代自酸蝕粘接劑相比更溫和,既可避免全酸蝕模式下使用時酸性過強而對牙體組織造成刺激,也有利于保持自身成分的穩定。因此,對于酸性較弱的通用型粘接劑(如pH>2.5),粘接前酸蝕可以提高粘接效果,而對于酸性較強的通用型粘接劑(如pH<>
(2)10.甲基丙烯酰氧葵基二羥基磷酸酯(methacrylovloxydecvl dihydrogen phosphate,MDP)功能性單體的廣泛使用:MDP具有特殊的化學結構,其由疏水的甲基丙烯酸酯端和親水的磷酸基團以及中間的長碳鏈組成。親水的磷酸基團不僅賦予粘接劑自酸蝕的性能,能與牙本質、釉質表面反應生成不溶性鈣鹽,交聯雜化層的膠原纖維使之與粘接劑產生牢固結合,提高粘接效果,還能與金屬、氧化鋯等產生化學結合。疏水的甲基丙烯酸酯基能與樹脂基質親和,長碳鏈則可增強粘接劑的疏水性,從而提高粘接劑的耐水解性能。因此,此類多功能單體非常適用于通用型粘接劑,可與粘接界面產生牢固化學結合的同時提高粘接的耐久性。
(3)硅烷等修復體表面處理成分的加入:大多數通用型粘接劑含有MDP、硅烷等成分,MDP可與瓷、金屬產生化學結合,.硅烷成分可代替硅烷處理劑起到偶聯作用。盡管如此,仍有一些粘接劑中并未加入硅烷,可能考慮到硅烷在粘接劑的酸性環境中并不穩定,而且粘接劑的其他成分如Bis—GMA和MDP也可影響硅烷和硅酸鹽陶瓷的結合,因此在粘接劑中加入硅烷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尚待進一步探討。
(4)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等特殊成分的加入:部分廠家根據需要在成分上進行新嘗試,如加入0.2%的氯己定,以期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的活性、增加粘接耐久性,加入微鋇玻璃(micron barium glass)以增加粘接強度等。
3、通用型粘結劑在樹脂粘接修復中的應用
根據是否需要使用單獨的酸蝕劑,傳統的樹脂粘接劑可分為全酸蝕和自酸蝕粘接系統。對于樹脂與牙本質問的粘接,全酸蝕和自酸蝕粘接系統均能產生良好的即刻效果;而對于牙釉質與樹脂的粘接,自酸蝕粘接系統的粘接效果略顯不足,因此,一般推薦使用全酸蝕粘接模式或選擇性酸蝕粘接模式進行牙釉質粘接。目前,牙體組織與樹脂間粘接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如何簡化操作和降低技術敏感性,因此,既能選擇酸蝕模式,又能用于各種粘接面的通用型粘接劑應運而生,并引起廣泛關注。Mufioz等發現,通用型粘接劑能取得與第七代自酸蝕粘接劑和第五代全酸蝕粘接劑相當的牙本質粘接強度,粘接強度因產品不同而略有差異。Rosa等系統地分析了近年關于通用型粘接劑牙體一樹脂粘接效果的研究,發現對于溫和型粘接劑而言,粘接前酸蝕能提高牙釉質的粘接強度,但對牙本質粘接沒有提高作用;而對于超溫和型粘接劑,酸蝕能同時提高牙釉質和牙本質的粘接效果。也有研究發現,通用型粘接劑在牙本質.樹脂粘接中使用全酸蝕和自酸蝕模式的粘接強度相當,但使用自酸蝕模式有加速界面老化和增加邊緣著色的趨勢。因此有學者建議,當通用型粘接劑用于釉質與樹脂粘接時,最好采用選擇性酸蝕或全酸蝕模式,以獲得更佳的粘接效果。
4、通用型粘結劑在瓷,金屬等修復體粘接中的應用
傳統的修復體粘固前處理包括修復體表面的氫氟酸酸蝕、硅烷化處理以及牙體表面的酸蝕等,不僅操作時間長、技術敏感性高,而且需要復雜的配備。幾乎所有的通用型粘接劑產品均聲稱能兼作粘接處理劑預處理金屬、氧化鋯、硅酸鹽陶瓷等,然而關于操作簡便性、粘接強度和長期粘接效果,目前仍缺乏充分的研究證據。
傳統的氧化鋯粘接前處理包括噴砂、硅烷偶聯劑處理等。Amaral等和Seabra等發現,通用型粘接劑作為氧化鋯處理劑使用時,能產生與傳統氧化鋯表面處理劑(如Z.Prime等,主要成分為MDP、HEMA等)相似的效果。但也有研究證實,通用型粘接劑處理后的氧化鋯,在冷熱循環或6個月水老化后粘接強度出現了明顯的下降。Chen等認為,使用Z-Prime等處理劑處理氧化鋯,不僅粘接的耐久性提高,而且其不需要光照固化,而通用型粘接劑作為處理劑使用時不僅厚度較大,還需要光照固化。目前,通用型粘接劑能否完全替代傳統氧化鋯處理劑,尚未達成共識,但學者普遍認為,應對氧化鋯表面進行常規噴砂處理,通過清理表面雜質、增加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能增強粘接效果,然后再根據所使用的粘接劑,決定是否使用處理劑。
對于硅酸鹽陶瓷修復體的粘接,傳統操作需進行氫氟酸酸蝕、硅烷偶聯劑預處理。已有研究證實,使用通用型粘接劑處理硅酸鹽陶瓷表面能提高粘接強度,但效果不如使用硅烷偶聯劑時。而目前市場上僅有部分通用型粘接劑添加硅烷,因此,建議使用通用型粘接劑進行硅酸鹽陶瓷修復體粘接時,應先使用氫氟酸對瓷表面進行酸蝕,然后使用硅烷偶聯劑(如RelyX等)進行預處理,之后再進行粘接。
關于通用型粘接劑用于金屬修復體粘接的相關研究較少,僅使用說明中指出,將通用型粘接劑作為金屬粘接處理劑時,仍需對金屬修復體表面進行常規的噴砂、清潔,然后再按說明書嚴格操作。
5、目前存在的問題
從市場角度看,通用型粘接劑無疑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在不降低粘接強度的前提下,一種粘接劑既能在自酸蝕模式下使用,又能在全酸蝕或選擇性酸蝕模式下使用,大大增加了操作的便捷性,再加上應用的靈活性和優良的粘接效果,使通用型粘接劑一出現即受到研究者和口腔醫師的廣泛關注。一瓶含有酸性單體、交聯劑和多功能樹脂助溶劑等成分的通用型粘接劑,做到成分均勻穩定、生物相容性良好、能同時用于牙本質、牙釉質、口腔修復體的粘接并產生良好粘接效果,單從這個角度來看,通用型粘接劑已取得了初步成功。然而,對于口腔牙體粘接一直存在的問題,如粘接后滯留水的影響、裸露膠原的降解、修復體表面細菌的沉積、自酸蝕粘接劑的釉質粘接效果不佳等問題,通用型粘接劑的技術突破并不顯著,而且現階段仍存在兩瓶裝、需要自固化激活劑、需要修復體表面處理劑等問題,因此,一瓶真正的名副其實的通用型粘接劑的誕生,仍需大量基礎及臨床研究的跟進,未來口腔粘接劑的發展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需借鑒其他學科和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努力實現更可靠、更持久、更令人滿意的口腔粘接修復效果。
作為新一代口腔粘接劑,通用型粘接劑給口腔粘接修復帶來了新的技術進步,其展現的可喜前景有望實現口腔粘接的化繁為簡,一物多用。但關于現階段市場上通用型粘接劑的臨床效果和使用體驗,還需深入研究,其存在的問題尚待進一步研究解決。
(收稿日期:2015—09—17)
(本文編輯:楊玉)
本文原載于《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6年第51卷第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