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計委:大醫院1/5以上門診轉給基層,醫院市場將改變,公立醫院如何生存與應對
轉: 醫療行業必粉 高端私人醫生服務
在日前舉辦的2015中國醫院大會分級診療與醫療保險分論壇上,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副處長王毅就未來分級診療情況進行了披露。
衛計委披露干貨
首先是各級醫院的定位。城市三級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病例的診療服務。城市二級醫院主要接收三級醫院轉診的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后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癥穩定期患者??h級公立醫院主要提供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和疑難復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基層醫療機構和慢性病醫療機構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復、護理服務。
分級診療工作,我國的總體目標是:到2017年初步實現三級醫院醫療資源下沉,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分工協作機制;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2017年是分級診療的第一節點,其實也就是兩年之后,在這個工作的時間節點,全國的分級診療試點工作必須達到的9個目標:
1.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達標率≥9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65%;
2.試點地區人口在30萬以上的縣至少擁有一所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和一所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縣城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3.每萬名城市居民擁有2名以上全科醫生,每個鄉鎮衛生院擁有1名以上全科醫生,城市全科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30%;
4.遠程醫療服務覆蓋試點地區50%以上的縣(區、縣級市);
5.整合現有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完善分級診療信息管理功能,基本覆蓋全部二三級醫院以及8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6.由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慢性病醫療機構轉診的人數年增長率達到10%以上;
7.全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三級醫院建立穩定的技術幫扶和分工協作關系;
8.試點地區城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化診療和管理率達到40%以上;
9.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占同類機構之比分別為100%、100%、85%、7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中醫診療量占同類機構診療總量比例≥30%。
醫院市場將會有哪些變化?
5大醫院院長談了分級診療對他們的影響。其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朱同玉在分級未來的趨勢很清晰,縣級醫院基礎醫療占據門診服務量的90%。300萬、400萬的門診量降低到30萬到50萬,高高在上的三甲醫院如何生存?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晨:中央的決心非常大。到2017年的龐大的門診量會發生轉移。應該把大醫院的門診開到社區,而不是讓社區把病人送到大醫院管。社區將成為大院的連鎖機構或者分支機構,大醫院的慢病專家、內科專家、常見病多發病的專家要輻射下去。
上述這些醫院基本上表達出了分級診療給醫院市場帶來的變化,那就是:
1、龐大的診療量轉移到基層已經成為定局,而這個轉移主要是門診業務的轉移。根據衛計委的統計,2015前5個月,國家衛計委的統計,基層門診量為17.9億人次,占所有門診量(31.1億人次)的比例為57.6%,2017年,要到65%的目標,按照現在門診量計算,也就說要增加2.3億人次。
2、3億人次占大醫院的比例是多少呢?同樣數據顯示,同時期,公立醫院(1-3級醫院)門診量為10.8億人次,也就說在兩年的時間內,21%即超過五分之一的門診量要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估計越大醫院,分流的比例會越高。所以也是這些大醫院院長們紛紛在談如何應對挑戰的原因。
3、哪些病種會分流到基層。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為突破口開展分級診療試點。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的,未來慢性病的主要戰場將會是在基層。慢性病是試點,那么試點之后,還有哪些呢?從醫院的定位來看,未來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復、護理服務,這些醫療服務都將向基層轉移。
王晨院長表示,中央決心很大,中央的決心非常大。到2017年的龐大的門診量會發生轉移。醫院院長們已經在有所行動并積極思考對策。
醫院怎么省錢
隨著醫改的深入,醫院領導的日常工作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院長聚在一起都在談如何賺錢,現在他們談的更多的是如何省錢。
聽完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副處長王毅就未來分級診療情況的介紹后,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石應康與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五家省部級大型公立醫院的院長們聊起了醫院如何省錢的事情。
莊一強:分級診療對大型公立醫院有哪些潛在影響?在控費方面如何未雨綢繆?
石應康:醫院的運營成本包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物流、設施設備以及支撐服務等。在分級診療實施后,這些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組織一個醫院的工作,只有將外部的環境和內部的組織、行動結合起來,才能很好地去適應,參與和改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朱同玉:未來的趨勢很清晰,縣級醫院基礎醫療占據門診服務量的90%。300萬、400萬的門診量降低到30萬到50萬,高高在上的三甲醫院如何生存?
第一,在醫療上走高端醫學這條道路。讓疑難重癥患者集中到三甲醫院,使醫療行為的含金量更高。別人不能看的病可以看,不能診斷的可以診斷,別人不能化驗出來的可以化驗出來。
第二,讓三甲醫院成為醫學研究的帶頭人,從醫學研究上轉化出更多的收益。
第三,重視人才培養的工作。國際上最尖端的一些醫院所承擔的全世界的進修醫生和全世界的科學教育工作是這些醫院非常重要的經濟來源。最后還需要對自身內部的運行機制進行改革和提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晨:上午關于分級診療的報告給大家傳遞的信息非常清晰,中央的決心非常大。到2017年的龐大的門診量會發生轉移。在人力資源的成本控制上和與社區的銜接上,三甲醫院應該做好準備。
大醫院建立全科醫學科,甚至讓大醫院的部分人力資源向兩極進行轉化,這是必要的。應該把大醫院的門診開到社區,而不是讓社區把病人送到大醫院管。社區將成為大院的連鎖機構或者分支機構,大醫院的慢病專家、內科專家、常見病多發病的專家要輻射下去,
人力資源的配置上,醫院的高精尖人才和看常見病人才在引進和使用上也要做一些提前的數量和質量上的規劃。我的建議是,分級診療模式下大醫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醫院門診可以開到社區,不要回避全科醫學,全科醫學也要在大醫院生根。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林建華:就像之前的專家提到的,分級診療并不是新鮮事,但是必須要往前推。從醫改的推動這個層面來說,分級診療是一個很好的舉措。就像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說的,分級診療制度實施之日,就是醫改成功之時。
對于大醫院的院長來說,分級診療制度可怕也不可怕,大醫院要有自己的特色。在重點學科建設上一定要有專科特色,要有多學科的聯合問診,解決疑難重癥。
莊一強:在醫??刭M的大前提下,醫院在微觀層面上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分享?
石應康:控費從醫療制度的改革層面最后一定會傳達到醫院層面。醫院的院長要去做管理的改革,最難的是組織和人。怎么動員大家參與,通過部門協作改變過去的服務模式?
從切入點的角度來說,醫院里通常是20%的病種決定了80%的費用。我們組織管理的方式是不是能更加有效?我認為未來醫院控費的重點是落實到醫療組長,把病種管理作為重點。
朱同玉:醫保的目標是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醫療服務,對醫院的意義就是讓醫療成本更低。我們必然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怎么用最小的代價服務更多的病人?
第一,我們對病人的費用要進行合理控制。合理治療、合理用藥,以最低的代價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第二,運用新的技術縮短病人的住院日,降低治療費用。
第三,在醫院運行的層面進行流程優化。通過信息化的方法,可以讓80%的行政、財務和掛號的人力成本降低。
第四,把醫院所有的能夠社會化的東西,比如電視機、被服和綠化這些工作讓最專業的人去做。這樣服務成本和管理成本也能夠更大地優化。
王晨:我們醫院作為醫改的試點醫院,在醫藥分開、績效改革和醫??傤~預付方面進行了一些工作,這些措施的作用是可以疊加的。
隨著醫藥分開這一項工作的落實,藥物的儲存和流通的成本,發藥的成本,都會由醫藥流通機構承接,把流通成本變成效益。另外還可以通過信息手段,讓醫保政策在工作站里達標。
林建華:福建是醫改試點地區,我們醫院以降低平均住院日作為切口,在有限時間里讓病人獲益。盡可能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利用掌上預約控制運行成本。另外,國家和福建省都要求每一百人的耗材支出不能超出20%,所以要在耗材的層面上要下功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院長李新剛:通過開辟一些新的技術,縮短住院時間,降低病人的花費和醫院的成本。另外醫保辦每個季度把超過醫保的費用提取出來,進行分析。找科主任和具體超標的醫生進行談話,分析哪一方面出了問題。特殊的案例要進行專家的評價會,保證科室在用藥和耗材上沒有問題。(高師傅綜合健康界等媒體素材精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