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三種墊底材料在減少樹脂充填中微滲漏的應用分析 科貿嘉友收錄
目的:分析三種墊底材料在減少樹脂充填微滲漏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選取 60 顆離體前磨牙,并隨機分成甲、乙、丙、丁四 組,各 15 顆,均行樹脂充填,四組所用墊底材料分別為空白對照、夾層材料玻璃離子、流動樹脂、Vitrebond 光固化樹脂加強型玻璃離子,分析四組離體牙微滲漏發生情況。
結果:丙組微滲漏發生率顯著低于其他三組 (P0.05);乙組、丁組微滲漏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其他各組微滲漏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在樹脂充填治療中,以流動樹脂為墊底材料可有效減少微滲漏的發生,值得推廣。
牙體缺損為口腔常見病與多發病,需展開充填治療[1-2]。樹脂充填治療的效果已為諸多臨床實踐所證實,然而在諸多因素影響下,樹脂和牙體硬組織之間通常有無法用肉眼觀察的微小縫隙(微滲漏),可導致水分、細菌進入后引發牙齒敏感、牙髓炎及繼發齲齒等,應加以預防[3-4]。有研究顯示,在充填治療時使用合理的墊底材料能夠降低微滲漏發生率[5]。為探尋適當的墊底材料,筆者選取60 顆離體牙,充填治療時使用不同墊底材料,分析微滲漏發生情況,結果發現以流動樹脂作為充填材料時可有效減少微滲漏的發生,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 年5 月-2014 年2 月于筆者所在醫院因牙周、正畸拔除的60 顆前磨牙,所有離體牙均展開充填試驗,均未出現牙體缺損,無表面裂痕、釉質發育不全;將60 顆牙齒隨機分為4 組,每組各15 顆。
1.2方法
1.2.1預備洞型 以柱狀金剛砂車針磨去所有磨牙上的釉質促使牙本質表面暴露,制備深2 mm、直徑為3 mm標準洞型,超聲震蕩10 min 清洗,清洗液為蒸餾水,清潔窩洞并吹干。
1.2.2充填治療 本次研究60 顆離體牙的充填治療均由同一位醫師完成,甲組不采用墊底材料,直接充填治療,乙組調拌夾層材料玻璃離子( 粉∶液為2∶1),充填后將邊緣上多余粘固劑去掉,將凡士林涂于表面。丙組采用流動樹脂墊底,采用30% 磷酸酸蝕30 s,涂抹粘結劑,并采用光固化機照射20 s,將樹脂加壓充填,之后光固化燈照射40 s,雕刻成形。丁組調拌Vitrebond 光固化樹脂加強型玻璃離子( 粉∶液為1 平勺粉∶1 滴液),充填后30 s 光固化,修整表面并拋光。
1.2.3冷熱循環處理及染色 交替放各標本于5 ℃、55 ℃恒溫箱中展開冷熱循環,循環1 次為標本在兩種溫度的冷熱水中各停留1 min,每顆牙行720 次冷熱循環。在完成循環后取出標本,使用蠟對根尖孔進行封閉,于牙齒表面涂抹指甲油2 層( 注意涂抹均勻),自然晾干。于暗室內配制Ag(NH3)2 溶液( 溶液濃度50%),在50% Ag(NH3)2溶液中避光保存,24 h 后取出并用流水進行沖洗,之后在顯影液中浸泡標本,熒光燈照射下行8 h 顯影。完成顯影后將標本取出并用流水進行沖洗,沖洗時間5 min。
1.2.4微滲漏情況分析 于流水冷卻下以低速金剛砂片順牙體長軸方向切開標本,用掃描電鏡觀察各牙齒的牙合壁和頸壁染液滲入情況,利用Adobe Photoshop CS3 軟件分析,牙齒兩側壁的平均值則確定為該牙齒的滲透值,均測量3 次取平均值。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 x-±s) 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比較采用字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四組微滲漏發生情況分析
甲組、乙組、丁組三組微滲漏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丙組微滲漏發生率顯著低于甲組、乙組、丁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字2=6.87、5.14、5.72,P<0.05),
四組微滲漏發生情況分析
2.2四組微滲漏值比較
除乙組與丁組微滲漏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各組微滲漏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四組微滲漏值分析(μm)
四組微滲漏值組間對比的統計值
3、討論
微滲漏是影響牙齒缺損充填治療質量的關鍵,其中修復體邊緣微滲漏最為常見[6]。導致修復體出現微滲漏的原因主要如下:材料體積在固化或者聚合時引起收縮,進而導致牙體、材料之間分離;材料過度干燥、濕度不夠等沿洞壁發展[7]。一些在充填時,
預留的細小縫隙受到外界機械應力、熱應力時導致滲漏現象加重。復合樹脂為近年來臨床使用較為廣泛的材料,其牙體組織膨脹系數不同、出現聚合收縮時,均可導致微滲漏現象的發生[8]。
在充填治療時,墊底材料的合理選擇是減少微滲漏、提高修復治療的關鍵[9-10]。傳統墊底材料主要包括氫氧化鈣、聚羧酸鋅粘固粉、氧化鋅丁香油粘固粉、磷酸鋅粘固粉等,然而在復合樹脂的應用不斷增多下,上述墊底材料由于易對牙髓造成強烈刺激、
溶解度較大、和充填治療所用的樹脂之間的粘接強度不理想、顏色差對樹脂充填治療后美觀效果有一定影響、墊底之后上層樹脂容易脫落等原因,在臨床中的應用相對受限,故而需探討更為適宜的墊底材料,在確保樹脂充填治療效果的基 礎上減少微滲漏
的發生。玻璃離子水門汀作為夾層材料,可充分發揮玻璃離子水門汀可與牙齒組織緊密黏接和酸蝕后產生微孔表層,與復合樹脂能夠形成機械性結合的性能,改善了復合樹脂與洞壁的密合性。另外,玻璃離子還能釋放氟,從而具有預防或減少繼發齲發生且
能阻止復合樹脂刺激牙髓[11-12]。近年來流動樹脂在臨床使用較為廣泛,國外大量報道了復合樹脂直接充填中流動樹脂的使用,將流動樹脂涂抹在窩洞全層,光照20 s 后,填充復合樹脂。流動樹脂具有很強的流動性、黏附性與很強的可塑性,用于牙齒充
填的墊底材料時,可與牙本質予以緊密粘結,很少會產生微滲漏,可有效減少充填不嚴密現象的發生。流動樹脂可以和牙體間形成牢固的粘結力,機械嵌合力較大,可有效增加固位,同時可增強樹脂和牙體之間的密合度,進而促使牙本質、釉質等產生的微
滲漏明顯減少。
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將60 顆離體前磨牙進行隨機分組,均采用樹脂充填治療,在充填治療過程中甲組不使用墊底材料,乙組、丙組、丁組分別采用夾層材料玻璃離子、流動樹脂、Vitrebond 光固化樹脂加強型玻璃離子作為墊底材料。經檢測,甲、乙、丁
三組微滲漏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丙組微滲漏發生率均明顯低于上述三組(P<0.05),從這一結果可以看出,以流動樹脂做墊底材料可減少樹脂充填治療中微滲漏發生風險。除乙組與丁組外,各組組內對比微滲漏值比較,差異均有統
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采用墊底材料的乙、丙、丁三組微滲漏值均比甲組低,說明墊底材料的使用可減輕微滲漏程度,同時流動樹脂這一墊底材料在減輕微滲漏程度中效果最為顯著。
綜上所述,在樹脂充填治療中,以流動樹脂為墊底材料可有效減少微滲漏的發生,值得推廣。
來源:悅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