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私立口腔醫院如何運營?
做好醫院自身定位
在二、三級城市,患者維權意識與大城市相比要低一些,但對價格的敏感程度較高,同時對感染性疾病的認識也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在此種情況下,一個醫院一旦印上“性病專科”的烙印,就會在無形中拒絕一部分患者的進入。
在二、三級城市的人口占絕對比重為農村及小城鎮居民,要想一個醫院有長久發展,勢必要把這部分群體做透,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知曉度以保證源源不斷的患者流。同時在二、三級城市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往往是農村市場,而非市區,民營醫院通過所處位置就能“明了”自身定位何在。也正因如此,在二、三級城市設立民營醫院,立足點選擇在農村市場取得成功的幾率要高過選擇與市區所在公立醫院進行競爭少的“可憐”的患者源。故筆者常說“占領農村醫療市場,達到以量取勝”是二、三級城市民營醫院獲勝的不二法門。
2圍繞消費群體提供服務
我們的消費主體一旦明確,那么我們應該提供什么樣的服務自然呼之欲出,首先我們要充分了解消費主體的消費心理及消費需求,只有順應消費者心理并在潛移默化中加以引導方是上策,如一味強打民營醫院的“招牌菜”恐怕難已取得好的效果。“飽暖思淫欲”,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并不豐富,可以說“尚未吃飽”,在這種情況下一昧強調環境優美、服務一流很有可能有舍本逐末,切不可拿出在大城市民營醫院所具有的“拼服務”的理念做為王牌來打,反倒我們可以做到反其道行之,拼專科技術、拼醫療服務質量、拼價格。
在二、三級城市的民營醫院,在投資規模及項目的選擇上一定要有針對性,這有這樣才不易出現“大馬拉小車”的局面。注:在省會級城市,本人最反感的就是醫院不經市場選擇就先行定位,因為在這種地方,你一旦定位,一個操作不當,往往就會造成在吸引一部分患者的同時拒絕了另一部分患者的進門,因為筆者主張是經市場選擇,醫院“被動”定位。
3實現標準化診療,在當地樹立診療權威性
在醫療資源密集的地區,診療技術非常先進,民營醫院做為后進者,除非確實掌握了一定的診療技術,將專科再進行細化,利用大城市人口集中度高、外來尋醫問藥者眾多的背景,與公立醫療機構“比拼”專科特色外,無一不是采取穩扎穩打,先從普通疾病的診療入手,拼服務、拼環境,厚積而薄發。這種情況我一直采取堅決支持的態度,但如果帶有這種思維定勢在二、三級城市運作民營醫院,不敢放開手腳,實在難已取得突破。
由于二、三級城市除少數地區具有地域優勢外,一般都很難吸引高端醫療技術人才,這種情況不僅在民營醫院中有所體現,在公立醫院更是如此。因此這些地區的診療技術往往較為落后,與民營醫院相比并不占據優勢。在此情況下或打專科特色或作全科診療,均有一定競爭空間。
由于公立醫院思維僵化,加之內部醫生“頻于應付各種情況”,繼續教育大多流于形式,診療技術更新過慢,給了民營醫院空間不小,因此不管是個體投資單兵做戰還是集團行為,民營醫院經營者均可在可開展的診療項目上做足功夫,采取“博采眾家之長”,制定較為完善、并不落后的臨床診療路徑,實現標準化診療(標準化診療的好處不言而喻)。由于當地診療水平不高,加上醫療知識匱乏,因此患者也會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能做一些手術或者能看一些本地區內其他醫院看不了、沒有把握看好疾病的醫院就是“好”醫院),通過標準化診療,我們可以彰顯自己的優勢,讓患者認同。
4建立一支敢打敢拼的專業推廣隊伍
5充分使用集團診療資源,實現專家會診、約診常期化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看似過時,其實操作得當效果仍然巨大,尤其在農村地區,對醫療專家簡直都可以用“神化”這一詞,說明需求是巨大的。民營醫院可充分利用這一點,對集團內部醫生采取“流動作業”,在當地長期會診吸引患者。
當遇到患者病情復雜或者患者有所疑慮時,民營醫院也可以采取“遠程會診”的方式,借用內部專家或外請專家,負責指導診療及打消患者疑慮,使患者認可并產生消費,同時這一點也有利于患者在集團內部各醫院轉診。
66巧借東風,利用政府公信力做好事件營銷
由于一般地區醫療資源有限,同時財政較為吃緊,在此種情況下民營醫院可巧用“四兩撥千斤”的道理,做一些“公益事業”已獲得政府支持,同時借助政府的公信力,制造“典型事件”為契機,在患者心目中樹立公正形象。
其實這里在做的工作并不是只是五句話這么簡單,要做好以上五條的每一點,均需要較強的執行力,否則容易造成“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
信息來源:kq5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