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解剖牙合型的咬合接觸點和改良牙合型的咬合接觸點有什么不同?
北京大學口腔醫(yī)學院修復科 姜婷教授:
牙尖斜度30度為解剖形態(tài),適宜于年青人的后牙咬合;
牙尖斜度小于30大于0度為半解剖形態(tài)(常用20度),適宜于磨耗后的后牙咬合;
牙尖斜度0度為非解剖形態(tài)的無尖牙,適宜于牙槽嵴重度吸收后的全口義齒或者舌向集中牙合型的下頜義齒。
解剖牙合型的咬合接觸點:人工牙的后牙牙尖斜度為30?解剖形態(tài)。
牙尖交錯位時,后牙功能尖(上頜顎尖和下頜頰尖)和對頜牙中央窩或邊緣嵴廣泛均勻接觸,前牙不接觸。
側(cè)方牙合時,左右側(cè)后牙兩點以上均勻成組接觸(工作側(cè)上下頜頰尖和非工作側(cè)上頜顎尖對下頜頰尖),前牙不接觸。
前伸牙合時,下頜前伸達到上下頜切牙對刃,前牙有成組均勻接觸,后牙上頜牙尖遠中斜面和下頜牙尖近中斜面每側(cè)兩點以上均勻接觸。
改良牙合型有多種,主要為牙槽嵴條件差、頜位不穩(wěn)定的患者設計,包括舌向集中牙合、單一平面牙合、線性牙合等。
舌向集中牙合的設計比較常見,咬合接觸的要點是僅有上頜顎尖接觸下頜后牙的中央窩,而頰尖在牙尖交錯位和側(cè)方咬合時始終不接觸。技師排牙時或者使用專用的、顎尖高陡的人工牙或者選用上頜解剖式牙和下頜無尖牙。將人工牙傾斜,使顎尖保持支持,頰尖遠離接觸。下頜牙中央磨改呈允許一定范圍自由移動的開闊窩狀(有一定寬容度)。由于顎尖磨耗較快,有些專用人工牙的顎尖內(nèi)甚至放置了十字金屬支撐。
單一平面牙合主要使用無尖牙,排牙需要專門訓練,其牙合曲線平緩,依靠調(diào)整牙合平面的傾斜來達到平衡牙合。
線性牙合的上下后牙咬合接觸呈前后向的直線狀,主要是上頜顎尖和下頜平緩的咬合面中央接觸。除了下頜前伸時到達的對刃位,一般前牙不接觸。
來源于今日口腔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