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醫生必須記住的71類數字! 科貿嘉友收錄
1.正常人的開口度:3.7—4.5cm。
2.下頜側方運動下和最大側方運動范圍正常情況下約為12mm。
3.牙松動幅度計算:一度松動幅度不超過1mm,二度松動幅度為1-2mm,三度松動幅度大于2mm。
4.一般拔牙后1個月后可進行可摘局部義齒.全口義齒修復。拔牙3個月后行固定義齒修復。
5.修復時松動牙對于牙槽骨吸收達到根2/3以上,牙松動達三度著應拔除。
6.健康成人牙槽骨嵴頂端位于釉牙骨質交界根尖方向1.5mm左右。
7.前磨牙和第一磨牙近中接觸區多在頰1/3與中1/3交界處,第一第二磨牙接觸區在鄰面中1/3。
8.修復體齦上邊緣時止于距齦緣2mm處。邊緣設計在溝內時一般在齦溝內0.5mm處。
9.牙體預備時聚合以2-5度為宜。
10.嵌體洞緣一般在牙釉質內預備出45斜面,斜面一般起于釉質層的1/2處,寬度1.5mm。 面嵌體的牙體預備時洞形深度應大于2mm,所有軸壁均應相互平行后向外展2-5。鄰嵌體鳩尾峽部一般不大于面的1/2。高嵌體面外形均勻磨出至少0.5-1mm的間隙,磨牙常采用4個釘洞固位,釘洞深度一般為2mm,直徑1mm。
11.鑄造全冠牙體預備聚合為2-5,頜面預備一般為0.5-1mm,肩臺為0.5-0.8mm。
12.烤瓷合金的熔點約為1320℃,瓷粉熔點871-1065℃,合金熔點必須高于瓷粉熔點170-270℃。高融合金>1100℃,低熔合金<500℃。
13.烤瓷冠預備量:前牙切端1.5-2mm,唇側1.2-1.5mm,舌側0.8-1.5mm,唇側肩臺位于齦下0.5-0.8mm,寬1mm。后牙頜面2mm,鄰面1.2-1.5mm,肩臺0.8-1.0mm。
14.樁冠預備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3-5mm根充材料,樁的長度為根長的2/3-3/4,理想的冠樁直徑為根徑的1/3,上前牙直徑為1.5-2.5mm,下前牙為1.1-1.5mm,上下后牙均為1.4-2.7mm。
15.樁冠修復時機:無根尖周炎3天,有根尖周炎1周,外傷1周,竇道瘺管閉合以后,根尖手術2周。
16.牙槽骨修整一般在拔牙后1個月左右修整較好。
17.即使設計齦下邊緣,修復體的邊緣也要盡可能離開齦溝底的結合上皮,減少對牙齦的刺激。一般要求齦邊緣距齦溝底至少0.5mm。
18.軸面可向切(牙合)方聚合不宜超過5°,以2°~5°為宜。
19.牙冠缺損至齦下,牙周健康,牙根有足夠的長度,經牙冠延長術或正畸牽引術后能暴露出斷面以下最少1.5mm的根面高度,磨牙以不暴露根分叉為限,可行樁核冠修復。
20.樁核冠治療:原牙髓正?;蜓浪柩孜蠢奂案庹?,觀察時間可短,根管治療3天后無癥狀,可開始修復;有根尖周炎的患牙,一般完善的根管治療后,觀察1~2周,無臨床癥狀后可以開始修復。
21.鎳鉻合金:鎳鉻合金以鎳為主要成分,鉻占7%~19%,以及銅、錳、硅等。屬于高熔合金,鑄造溫度1400℃左右。
22.金-瓷結合機制烤瓷合金與瓷之間的結合力可高達4.01~6.39kg/mm2(397.0~632.7MPa)
23.化學結合力是金-瓷結合力的主要組成部分,占金屬烤瓷結合強度的49%。
24.機械結合力約占金-瓷結合力的22%。
25.范德華力屬于弱電力,僅占金-瓷結合力的3%。
26.在合金與陶瓷的結合界面處,陶瓷內部的壓應力構成了合金與陶瓷的結合力,占金-瓷結合強度的26%。
27.釉質粘結面的處理:對于釉質粘結面,一般采用30%~50%磷酸液處理正常釉質表面30秒即可達到酸蝕的目的。臨床上,為了準確控制酸蝕區,可用35%左右的膠狀磷酸處理劑劑。
28.(牙合)面嵌體的牙體預備一般深度應大于2mm.所有軸壁均應相互平行或向外展2°~5°,并與嵌體就位道一致,洞緣以柱狀砂石或金剛石車針預備成45°斜面,寬度0.5~1mm,洞緣斜面不能過寬,否則會降低軸壁深度,影響固位力。
29.高嵌體的牙體預備在(牙合)面作牙體預備時,如(牙合)面與對(牙合)牙有接觸關系,應沿(牙合)面外形均勻降低患(牙合)面,預備出至少0.5~1.0mm的間隙,并使嵌體(牙合)面包括牙體(牙合)面邊緣及工作牙尖。如(牙合)面已是低(牙合),則應稍加修整,去除過銳尖嵴即可。磨牙常采用4個釘洞固位,如有局部缺損,也用小箱狀固位形。釘洞分散于近遠中窩及頰舌溝內,深度超過釉質牙本質界,一般為2mm,直徑為1mm。
30.前牙3/4冠預備鄰面向切端聚合2-5,預備間隙不少于0.5mm。切斜面預備近遠中方向形成平面,與牙長軸呈45角,預備出0.35mm以上的間隙。舌面有0.5mm間隙,鄰溝預備從鄰切線角的中點開始,方向與牙冠唇面切2/3平行,位于鄰面唇1/3與中1/3交界處,深度為1mm。切溝預備在斜面舌1/3處,做一頂角為90的溝,溝的唇側壁高度是舌側壁的2倍。
31.后牙3/4冠面預備出0.5-1mm的間隙,溝預備先沿中央溝磨除寬深約1.5mm×1.5mm的溝,并與兩鄰面軸溝相連。鄰溝預備在鄰面頰側1/3與中1/3交界處。
32.固定義齒時傾斜﹤30可做基牙。
33.固定義齒修復的年齡20-50歲,最適合的年齡組為30-45歲。
34基牙選擇時臨床冠根比例以1∶2至2∶3較為理想,1∶1是選基牙的最低限度。
35.牙槽突的吸收超過根長的1/3就不宜選作基牙。
36.固定連接體要求接觸區接近切端或1/2的部位,其面積不應小于4m㎡。
37.解剖式牙:牙尖斜度為33o或30o。
38.非解剖式牙:牙尖斜度為0o。
39.半解剖式牙:牙尖斜度約為20o。
40.塑料基托一般厚度2mm,基托邊緣厚度2.5mm。鑄造基托厚度0.5mm。
41.下頜基托后緣應覆蓋磨牙后墊1/3-1/2。
42.鑄造頜支托:寬度約為磨牙頰舌徑的1/3或雙尖牙的頰舌徑的1/2。長度約為磨牙近遠中徑的1/4或雙尖牙的近遠中徑的1/3,厚度為1-1.5mm。彎制頜支托18號不銹鋼扁鋼絲,寬1.5mm,厚1mm,長2mm。
43.圓形卡環常包繞基牙的3個面和4個軸面角。
44.前腭桿:寬而薄,寬8mm,厚1mm,前緣離開齦緣至少6mm。
45.后腭桿:窄而厚,寬3.5mm,厚1.5-2.0mm。
46.側腭桿:寬3-3.5mm,厚1-1.5mm,離開齦緣約4-6mm。
47.卡環的數量不超過4個為宜,一般為2-4個固位體。
48.舌桿:距齦緣3-4mm,斜坡型者舌桿與粘膜離開0.3-0.4mm。舌側倒凹>6mm不宜用舌桿。
49.在游離缺失的缺失側至少選擇2個基牙。
50.基牙的固位倒凹一般倒凹的深度應小于1mm,鑄造卡環臂要求的倒凹深度偏小,不宜超過0.5mm,倒凹的坡度應大于20o。
51.選托盤時與牙弓內外側應有3-4mm間隙,翼緣應距粘膜褶皺約2mm。
52.全口排牙時上頜中切牙唇面至切牙乳突中點前8-10mm,上頜兩側尖牙牙尖頂的連線應通過切牙乳突中點前后1mm范圍內。
53.上頜全口義齒的后緣應在腭小凹后2mm處。
54.后堤區:寬2-12mm,平均8.2mm。
55.下頜第一磨牙的頜面應與磨牙后墊的1/2等高。
56.全口義齒托盤:上頜比上頜牙槽嵴寬2-3mm,邊緣高度應離開粘膜皺襞2mm,,后緣超過顫動線3-4mm。
57.工作模型邊緣厚度3-5mm,模型最薄處也不能少于10mm,后緣應在腭小凹后不少于2mm,下頜模型在磨牙后墊自前緣起不少于10mm。
58.排牙時上和側切牙切緣高于平面1mm。
59.下頜中切牙.側切牙和尖牙高于頜平面1mm 。
60.上頜第一前磨牙:舌尖離開頜平面1mm。
61.上頜第一磨牙:遠舌尖.近頰尖離開頜平面1mm,遠頰尖離開頜平面1.5mm。
62.上頜第二磨牙:舌尖離開頜平面1mm,近頰尖離開頜平面2mm,遠頰尖離開頜平面2.5mm。
63.全口義齒直接法重襯時組織面均勻磨除1mm。
64.灌注無牙合石膏模型時,其厚度不應少于10mm。
65.在石膏模型上制作后堤區時,最深處的深度為1.0-1.5 mm。
66.在石膏模型上制作后堤區時,最寬處的寬度為5.0mm。
67.下頜基托一般應蓋過磨牙后墊 1/3-1/2。
68.垂直距離等于息止頜位距離減去 2-4mm。
69.合平面堤與上唇下緣的關系是唇下 2mm。
70.微笑時,唇高線(上唇下緣)在上頜中切牙的 2/3。
71.微笑時。唇低線(下唇上緣)在下頜中切牙的 1/2。
來源:口腔視界
相關資訊
- 《鼓浪嶼之波》鐘麗燕
- 追本溯源——早期傳統功能矯治器概論
- 徐霞《我心芬芳》
- 頜位關系的垂直高度與水平關系
- 功能性全口吸附性義齒-李方明
- 美國人唱《敖包相會》
- 口腔治療術前全身系統疾病評估
-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鐘麗燕
- 口腔各科治療需要關注牙周健康-北大口腔張鳳秋
- 《我不會放棄》杰森·瑪耶茲_鄭成河
推薦產品
- 科貿嘉友牙線棒(批發)
- 規格:通用型:50盒起訂
- 翊山牌肩頸按摩器爽肩寶
- 零售價:198元 品牌:上海翊山 型號:ESN-OS4按摩披肩 翊山牌爽肩寶按摩器 ,怎么緩解低頭族頸椎??? 司機肩頸病?為牙醫職業病緩解疲勞、汽車司機及低頭族必備品。肩頸按摩器哪個牌子好?全國服務熱線 029-8865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