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分類的重要性
器械分類是清洗工作流程中的第一步,卻往往被忽視。正確分類能達到減少重復操作,提高器械清洗效率,降低器械清洗成本和防止職業暴露的目的。
去污區的接收人員,應根據器械種類、污染種類和污染程度,判斷器械應選擇的清潔方法而歸類放置,確定后續處理的放置方法和需要使用的輔助清洗工具,及時準確地進行下一步的清潔工作。
下面我們將介紹口腔醫療機構常用的分類方法。
常用分類方法
1. 物品材料和結構
① 平面類金屬器械,如治療碗、彎盤等污染較輕的器械;
② 管腔內、帶有關節和螺釘等結構復雜的器械分別放置;
③ 銳利的金屬器械放入獨立的容器;
④ 玻璃類及橡膠類物品。
2. 器械功能用途
根據器械功能用途,常分為3類:
① 直接進入人體無菌組織或與破損的皮膚組織黏膜密切接觸的手術器械或物品;
② 接觸完整皮膚與黏膜的器械或物品,如:壓舌板、開口器、呼吸機管道等;
③ 未直接接觸病人的物品,如裝載無菌敷料的容器、持物鉗等類別。
3. 污染程度與種類
常見的污染種類有3類:
① 血液:血液污染是肉眼觀察器械可見明顯的血跡黏液等污染程度高的物品,分為新鮮血液和陳舊血液;
② 污垢:污垢是在器械表面可見黑色或褐色的異物。
③ 銹跡:銹跡也是污染器械常見的種類,常見于器械的關節面、咬合面及螺絲等部分,可見黃色或黑褐色的銹跡(斑)。
4. 器械放置時間
由于污染器械的放置時間直接影響清洗效果,放置時間長的器械可見陳舊性的污染,要選擇含酶清洗劑浸泡或使用必要的輔助工具,如毛刷、超聲波清洗等工作程序。因此分類時要將器械放置在不同的清洗容器中。
5. 生銹
將生銹的器械分類單獨放置,并及時進行除銹處理。鐵銹在清洗過程中脫落到完好器械表面,也會造成器械表面保護膜的磨損、生銹。
另外當生銹的表面接觸另一個沒有生銹的器械表面時,銹也就是脆性的紅色氧化鐵會黏附到光滑的器械表面,這時候的銹就僅僅是污漬,如果立刻用布擦,銹就可以去除。
但實際上往往無法做到及時處理,那么,凹凸不平的氧化鐵顆粒與光滑的器械表面之間殘留的水分營造了一個潮濕的環境,破壞了保護器械表面的氧化膜,造成周圍接觸的器械也出現生銹的現象。
所以,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銹的“傳染”,除了器械的就地處理外,在對器械的清洗之前,一定要先把已經生銹的器械挑選出來做單獨處理。
注:所有的鋼材都會生銹,關鍵決定于保護性氧化膜的材料和質量。手術器械接觸的血液、含氯制劑等都是對不銹鋼有強烈侵蝕作用的化合物,所以手術器械使用后必須及時就地處理,時間越長,器械被腐蝕生銹就越嚴重,處理的成本也越高。
分類注意事項
① 器械分類放置要一步到位,減少工作人員重復接觸污染器械的次數。可備多個裝載容器,如各種籃筐、器械支架等。
② 器械分類主要考慮到選擇清洗浸泡或處理方法的差異。
③ 分類時禁止裸手接觸污染物品及器械。要做好職業防護,避免發生職業暴露。操作人員要經常及時更換手套洗手。
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
【免責聲明】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對所含內容及觀點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負責,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影響。對內容中的如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撤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