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樁粘接強度的影響因素(二)
作者
黃曉宇
西南醫科大學口腔修復學碩士在讀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口腔科
纖維樁修復的成功主要取決于牙本質 - 水門汀- 纖維樁所構成的“復合三明治”式粘結界面的粘結性能和長期穩定性,其粘結界面較為復雜,影響因素也較多。纖維樁修復失敗后的斷裂多發生在粘接材料和根管牙本質界面。
纖維樁修復成功與否與纖維樁性能,根管因素,口腔環境,醫生的臨床操作及所使用的粘結材料相關。今天繼續探討其與根管和口腔環境的關系。
一、根管因素
1. 根管壁牙本質結構
Mannocci1等發現同一樹脂粘接劑在牙頸部根管內健康牙本質中形成的混合層厚度為 1.4μm~4.1μm, 而在硬化牙本質內形成的混合層厚度只有 1.1μm~2.7μm。
2. 根管不同部位
根部牙本質與冠部牙本質相比,牙本質小管的密度較冠方明顯減少,甚至某些區域存在無牙本質小管結構,其粘結面積也逐漸減少 這些因素均可影響樁道深部的粘結性能。
Ferrari2 等研究發現, 32%磷酸酸蝕后, 根管內壁頸 1/ 3、中 1/3、尖1/3 可粘結表面積增大的百分比, 分別為 202%、156%,113%。
3. 牙本質表面狀態
Kanca3等發現牙本質潤濕情況下獲得的是粘接強度明顯高于其表面吹干時的粘結強度。
牙齒成分中活性元素成分的丟失決定了冠部和根部牙本質膠原有機結構的變性。根管牙本質表面活性反應點的減少與根管治療后的時間成比例關系。根管治療后至修復階段的時間越長,根管牙本質表面活性反應點的越少,根管牙本質的粘接效果越差。根管牙本質的粘接質量與膠原纖維網的形態學吻合一致,初次根管治療10年后,再修復時粘接質量與剛治療過的牙齒相比下降約20%,根管治療2年后,粘接質量下降8%~10%。
二、口腔環境
1. 濕度、溫度、酸堿度
2. 膠原酶解、納米滲漏
由于樹脂牙本質粘結界面會因樹脂水解和膠原酶解作用而造成其混合層內部的納米滲漏,從而使外界環境中的細菌及代謝產物、水分等滲入,并進一步破壞粘結界面的封閉性,最終導致粘結失敗。4
3. Ferrari 5等利用透射電鏡( TEM) 觀察粘結 10 ~ 12 年后的纖維樁粘結界面時發現,膠原纖維因變性而失去了原本的交聯結構; 部分區域的膠原纖維甚至完全降解,并可見細菌黏附。當粘結界面的縫隙進一步擴大后,還會使更多的細菌進入并通過產酸而造成牙本質脫礦,從而導致樹脂與牙本質之間產生的裂隙越來越大。
參考文獻
1. Mannocci F, Ferrari M, Walson TF. J Prosthet Dent, 2000, 85(3):284~291.
2. Ferrari M, Mannocci F, Vichi A, et al. Am J Dent,2001,13(5):255~260.
3. Kanca J. A method for bonding to tooth structure using phospho-ric acid as a dentin-enamel conditioner. Quintessence Int,1991,(22): 285~290.
4. Vaidyanathan TK,Vaidyanathan J.Recent advances in the the-ory and mechanism of adhesive resin bonding to dentin: a critical review[J].J Biomed Mater Res B Appl Biomater,2009,88( 2) :558 - 578.
5. Ferrari M,Mason PN,Goracci C,et al.Collagen degradation in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after clinical function[J].J DentRes,2004,83( 5) : 414 - 419.
來源:口腔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