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牙膏記,帶你領略牙膏的前世今生 科貿嘉友收錄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彩條牙膏每次擠出來都是很均勻的彩虹條?這個問題也困擾了小助手很久,甚至還曾為此剪開過不止一管牙膏……
實際上, 彩條牙膏背后的機制并不復雜,不同顏色的組分在生產時就已被按照比例灌進去了,拿常見的兩色和三色牙膏來說,通常兩色牙膏組分的比例是15%對85%,三色則是6%,9%,85%(各品牌間會有一些差異)。
灌好后,牙膏的截面就是一個被等分的圓;擠出來時,牙膏口在中間,牙膏一起往上運動,自然就出來彩條狀的膏體啦。
那為什么經過擠壓蹂躪的彩條牙膏仍然能擠出彩條呢?個中竅門在于:不同顏色的膏體之間,有薄膜將其分隔開,避免了各色組分在擠壓之下被混合,所以彩條牙膏在擠壓后,仍能保持原有顏色分布。
是不是感覺恍然大悟?好了,彩條我們就說到這里,今天小助手要為大家講的是,牙膏是如何產生的,又經歷過怎樣的更新迭代。
第一代牙膏:牙粉
十八世紀英國開始工業化生產牙粉,這也是「牙粉」首次作為一種商品出現。早期的牙粉主要用碳酸鈣作為磨擦劑、以肥皂為表面活性劑,起到牙齒的基本清潔作用。
1840年,法國人發明了金屬軟管,為一些日常用品提供了合適的包裝,這導致了一些商品形態的改革。1893年維也納人塞格發明了牙膏并將牙膏裝入軟管中,此后牙膏開始大量發展,并逐漸取代牙粉。
第二代牙膏:化學牙膏
牙膏是在牙粉的基礎上改進形成的。上世紀四十年代起,由于科技的迅速發展,牙膏工業也得到很大的改進。一方面新的磨擦劑、保濕劑、增稠劑和表面活性劑的開發和應用,使牙膏產品質量不斷升級換代;另一方面,牙膏還從普通的潔齒劑發展成為添加藥物、能夠防治牙病的口腔衛生用品。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加氟牙膏,其使得齲齒病發病率大大減少。1945年,美國在以焦磷酸鈣為磨擦劑、焦磷酸錫為穩定劑的牙膏中添加氟化亞錫,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加氟牙膏。
但是,化學牙膏由表面活性劑(清潔和發泡沫作用)、摩擦劑(碳酸鈣等)、增稠劑、防腐劑、香精等化學物質組成。長期使用人工合成化學制劑,對口腔是有危害的,但很多年中,廣大人民并無其他選擇。
第三代牙膏:中草藥牙膏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工藝設備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類型的牙膏相繼問世,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不斷提高。現在的牙膏,早已由單一的清潔型牙膏,發展成為品種齊全,功能多樣,上百個品牌的大家族,能滿足了不同類型用戶、不同層次消費水平的需要。
中草藥牙膏作為為中藥制劑配方,內含中草藥提取物,是融合了中國傳統醫學和西方高端技術的體現。目前市面上許多知牙膏品牌均有中草藥牙膏。
但是需要注意,中草藥牙膏畢竟只是牙膏,不可以代替藥物治療,有了牙病還是需要趕緊看牙醫,指望中草藥牙膏是不行的。
第四代牙膏:生物活性牙膏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牙膏也終于跨入了第四代——生物活性牙膏的時代。生物活性牙膏,就是在牙膏中加入對生物機體有特定活性功能的物質,從而起到潔齒、固齦、修復、保持口腔健康等特定的作用。有特定牙齒疾病的患者,可選擇具有相應功效的生物活性牙膏。
例如,添加了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抗敏感牙膏,就能夠在暴露的牙本質表面形成修復層,將裸露的牙小管封閉,從而有效抵抗日常的物理和化學刺激,緩解牙敏感帶來的疼痛和不適。
最后,再告訴大家一些關于牙膏的日常使用注意事項:
(1)根據自己的口腔特點和需要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牙膏;
(2)最好不要一家人共用一管牙膏,這樣會大大增加細菌的傳播幾率。
來源: 張銳 史克牙e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