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炎-牙周病(不痛、不癢)不容忽視
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支持組織(牙周組織)的疾病,包括僅累及牙齦組織的牙齦病和波及深層牙周組織(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質)的牙周炎兩大類。牙周疾病是常見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類牙齒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
牙周病的早期癥狀不易引起重視,造成牙周組織長期慢性感染,炎癥反復發作,不僅損害口腔咀嚼系統的功能,還會嚴重影響健康。
病因
1.局部因素
(1)菌斑 是指粘附于牙齒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沖洗等去除。現已公認,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動因子,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2)牙石 是沉積在牙面上的礦化的菌斑。牙石又根據其沉積部位和性質分為齦上牙石和齦下牙石兩種。齦上牙石位于齦緣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頸部沉積較多,特別在大涎腺導管開口相對處如上頜磨牙的頰側和下頜前牙的舌側沉積更多。齦下牙石位于齦緣以下、齦袋或牙周袋內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視,必須用探針探查,方能知其沉積部位和沉積量。齦下牙石在任何牙上都可形成,但以鄰面和舌面較多。
齦上牙石中無機鹽的主要來源是唾液中的鈣、磷等礦物鹽。齦下牙石主要是齦溝液和滲出物提供礦物鹽。
牙石對牙周組織的危害,主要是它構成了菌斑附著和細菌滋生的良好環境。牙石本身妨礙了口腔衛生的維護,從而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對牙齦組織形成刺激。
(3)創傷性咬合 咬合時若咬合力過大或方向異常,超越了牙周組織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組織發生損傷,稱為創傷性咬合。創傷性咬合包括咬合時的早接觸、牙合干擾、夜間磨牙等。
(4)其他 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組織的炎癥過程。
2.全身因素
全身因素在牙周病的發展中屬于促進因子,全身因素可以降低或改變牙周組織對外來刺激的抵抗力,使之易于患病,并可促進齦炎和牙周炎的發展。全身因素包括有:
(1)內分泌失調 如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素等的分泌量異常。
(2)飲食和營養方面 可有維生素C的缺乏、維生素D和鈣、磷的缺乏或不平衡、營養不良等。
(3)血液病與牙周組織的關系極為密切 白血病患者常出現牙齦腫脹、潰瘍、出血等。
(4)血友病可發生牙齦自發性出血等。
(5)某些藥物的長期服用 如苯妥英鈉可使牙齦發生纖維性增生。
(6)某些類型的牙周病 如青少年牙周炎患者往往有家族史,因而考慮有遺傳因素。
分類
目前牙周病有多種分類方法,但主要分為齦炎、牙周炎、牙周創傷、青少年牙周炎和牙周萎縮等。
1.齦炎
主要是局限于牙齦組織的炎癥性病變,一般不累及深部牙周組織。
2.牙周炎
在牙周病中最常見,主要表現有牙齦紅腫出血,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溢膿、牙齒松動、牙齦退縮、牙周膿腫等。牙周炎以形成病理性牙周袋為主要病變。
3.牙周創傷
由于咬合壓力過大或方向異常,超越牙周組織所能承受的負荷,使牙周支持組織產生破壞的一種疾病。發展緩慢,一般無明顯癥狀,有時感覺咀嚼無力,或有時有隱痛或鈍痛感。
4.青少年牙周炎
是累及多數牙齒的牙周組織的慢性變性損害,其特點是大部分患者較年輕,病變發展迅速,以致發病早期牙齒就出現松動、移位、牙周袋形成,然后出現繼發感染。發病因素可能與遺傳有關。
5.牙周萎縮
主要是牙齦和牙槽骨骨組織的退縮性病變。表現為牙齦退縮,牙頸部或牙根暴露。發生牙周萎縮的主要原因是:牙頸部牙石對牙齦的壓迫;該部位牙的長期廢用或全身性因素所致;不正確的刷牙方法帶來的機械性刺激;修復體壓迫牙齦等。
臨床表現
主要臨床表現是牙齦炎癥、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齒松動、移位、咀嚼無力,嚴重者牙齒可自行脫落或者導致牙齒的拔除。
1.可有疼痛,溢膿,口臭等并發癥狀。
2.局部的并發癥:牙周膿腫,牙齒松動等等。全身影響一般較小。有學者認為可能與某些風濕性疾病有一定關聯。
3.慢性炎癥其反復發作漸進性發展,臨床上主要以牙槽骨吸收牙齒松動為癥狀,漸而引起咬合創傷使牙齒移位,最后造成牙齒的缺失,剩余牙支持力差,造成修復治療困難。
治療
(一)基礎治療
對牙周炎的治療要從消除病因和減輕癥狀兩方面入手。
1.需要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如潔治、刮治、根面平整等。
2.需要進行牙周手術治療并配合藥物治療。經過上述治療之后,大多數患者的牙周炎癥可以得到消除,松動的牙齒得以穩固,患者的咀嚼功能未受到明顯影響。但是,仍然會有部分患者,因為牙槽骨炎性吸收破壞,牙齒支持能力下降而無法承擔正常的咀嚼壓力,出現牙合創傷,后者進一步加劇牙槽骨的吸收,以致進入惡性循環。在臨床上表現為牙齒的松動,移位,咀嚼無力及不適等,嚴重時牙齒可自行脫落或導致牙齒拔除。經過牙周基礎治療之后,仍然會有個別牙齒,甚至多顆乃至整個牙弓中的余留牙齒松動,難以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一旦出現上述問題,則需要采用牙周炎修復治療。
(二)修復治療
修復治療成為牙周炎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牙周炎的修復治療是在牙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通過修復學的方法來改善患牙的松動、移位及咀嚼無力等癥狀。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分散牙合力、消除創傷,建立協調的牙合關系;固定松動牙,修復缺失牙,控制病理性的松動移位,促進牙周病變組織的愈合,恢復咀嚼功能,改善全身健康。
牙周炎的修復治療主要包括調牙合、正畸療法和牙周夾板固定等。
1.調牙合
通過調磨患牙的牙尖或者嵴,改善牙體外形,消除其與對頜牙之間的早接觸和牙合干擾,從而消除創傷性受力,建立上下頜牙之間功能性的接觸關系,恢復對牙周組織的生理性刺激,以維持牙周組織的健康。
(1)患牙過高的牙尖引起創傷性咬合力;
(2)咬合關系還沒有造成明顯的創傷性咬合力,但是可能是一種潛在的創傷因素,例如上下前牙或者后牙咬合過緊,影響下頜運動等;
(3)牙齒形態異常,例如過長牙、畸形牙、扭轉牙等。但常常出現禁忌證:無法準確判斷上下牙之間是否存在早接觸或者牙合干擾。
2.正畸治療
是牙周炎綜合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復位松動移位牙,改變牙長軸及其受力方向,消除創傷性咬合力,有利于牙周組織的恢復和愈合。
(1)排齊擁擠錯位的牙齒,以利菌斑控制;
(2)前牙深覆牙合;
(3)前牙病理性扇形移位和出現間隙;
(4)后牙向近中傾斜形成深的骨下袋,通過正畸治療使其直立,同時近中的深袋也可消除。但常常出現禁忌證:①未經治療的牙周炎;②雖經治療但炎癥仍存在,菌斑未控制,病情仍處于活動階段;③牙槽骨吸收已超過根長1/2的患牙。
3.牙周夾板
目前,臨床上通常使用牙周夾板來固定松動牙齒,分散牙合力,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它將多個松動牙連接在一起,或將松動牙固定在健康牙上,使之成為新的咀嚼單位。
按照使用時間的長短,牙周夾板可以分為暫時性夾板和恒久性夾板,恒久性夾板又包括:固定恒久式夾板、可摘恒久式夾板、固定可摘聯合式夾板(套筒冠)等。同暫時性夾板相比,恒久式夾板可以發揮良好的夾板穩定效果,固定松動牙齒,分散牙合力,減輕牙周組織的負荷,最終達到組織愈合與修復的目的。
(1)暫時性夾板的適應證 ①固定急性牙周炎的患牙;②固定因外傷造成的松動牙;③減輕或避免因調牙合或者牙周外科給患牙帶來的外力;④在制作恒久夾板的過程中,為了防止牙周組織繼續受損害,先用暫時性夾板固定;⑤暫時性夾板作為過渡性治療措施,了解牙周炎修復治療的效果,如果良好,再換恒久性夾板。
(2)恒久性夾板的適應證 ①經暫時性夾板治療,證明療效良好;②牙周炎癥基本消除或者控制,牙齒松動需要長期固定;③適應于可摘式局部義齒或者固定義齒修復的條件者。
預防
1.關鍵是控制和消除牙菌斑,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堅持正確刷牙,按摩牙齦,促進牙齦血液循環,增強牙齦組織的抗病能力。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機體免疫力。
2.除去局部刺激因素,清潔牙齒和刮除牙周的牙石、牙垢,矯正不良修復體及矯治食物嵌塞,基本可治愈。
3.補充含有豐富維生素C的食品,可調節牙周組織的營養,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復。
4.牙周病發病后應積極治療,初期療效尚好,晚期療效較差,可喪失牙齒。
視頻視頻視頻視頻
牙周病—老掉牙的禍首
世界衛生組織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目標——“8020”,即80歲的老人至少應有20顆不松動的“功能牙”。
一、細菌侵蝕造成“水土流失”
偶遇報社一位老同志,他一張嘴,發現右上邊有顆牙比較長,原來是這顆牙快掉了。這顆牙像這樣漸漸脫離牙床,像門簾似的掛著,已經有一兩年的時間。
牙為什么會漸漸地脫離牙床而掉落
原因是牙周組織被細菌產生的毒素“溶解”,與牙齒分離開了。
聚集于牙垢、牙菌斑、牙石“溫床”上而孳生的細菌,分解食物殘渣,釋放毒素。牙齦最容易受到細菌毒素的侵蝕,產生炎癥,并逐漸蔓延到牙根、牙槽骨。細菌在牙槽骨中生長繁殖,新陳代謝,破壞毛細血管,阻斷營養供給,降低成骨細胞活性,最終導致牙槽骨萎縮、骨質流失,牙床降低、牙齒根基變淺、牙齒變長。
小樹因水土流失,樹根暴露會倒塌;牙齒如果因牙周組織逐漸萎縮,牙根漸漸暴露,自然會松動而脫落。
二、“不良因素”促進“水土流失”
細菌感染引起的牙周病,是掉牙的直接病因,但是很多“全身因素”可以影響牙周組織破壞的嚴重程度和修復能力。
1.營養不良是高危因素
中老年人,是患牙周病的高危人群,原因是成年人腦垂體某些生長激素分泌的減少或停止,會導致口腔及牙齦對于維生素C的吸收出現嚴重障礙,造成牙齦的營養不良,發生牙齦萎縮生理退化現象。
其它原因造成的營養不良,也是高危因素,因為合理的營養可促進牙周結締組織的代謝和生理性修復。其中維生素C可調節牙周組織的營養,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復。
2.青春期、更年期是高危期
牙周炎的患者“下丘腦-垂體-靶腺”不同環節、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亂,說明牙周炎與內分泌關系密切。
人在青春期、更年期,婦女在月經期、妊娠期,內分泌水平產生較大改變,造成口腔營養失衡,是牙周病特別是牙齦炎發生的高危期。
3.壓力、悲傷是不良刺激
有位女士說,一天她晚上加班到很晚,早上起來,牙疼得厲害。自此落下病根,以后一加班,一感到壓力大,牙就會疼。
科學家發現,牙周病與壓力、悲傷、焦慮等心理問題存在密切聯系。原因是,人們在受到較大壓力的時候,會釋放出一種皮質醇激素,這種激素水平的升高,會增加牙齦和腭骨受到細菌毒素破壞的速度,引起牙周疾病,或加重病情,也就是說,牙周病癥狀也是人體對于長期精神壓力的一種應激反應。
強迫癥、抑郁、焦慮、人際關系敏感、敵對等心理因素,都是精神壓力的一種情緒反應,都與牙周病關系密切。
老百姓中流傳著受涼了、累著了、著急了都會上火牙疼。所謂上火牙疼,其實就是你的口腔內存在的牙周病的慢性病灶,在壓力、受涼等作用下發作了。
4.牙周病是糖尿病并發癥
有位糖尿病患者反復出現牙齦紅腫、疼痛、出血癥狀,且久治不愈。
國際糖尿病組織已將牙周病列為糖尿病并發癥之一。原因是糖尿病引起糖代謝紊亂,導致機體組織,包括牙周軟組織抵抗力下降,使寄生于口腔的細菌大量繁殖,促進牙周組織形成牙菌斑和感染發生。
5.胖子容易掉牙
有位周先生,中年發福,而且喜歡吸煙,50多歲正當壯年時,牙齒已斷掉了6個。
這位周先生的體型較為肥胖。日本專家調查發現,如果考慮到年齡和吸煙習慣等因素,男性肥胖者患牙周病的比例比正常體重者高出49%。
口腔微生物學家研究證實,肥胖或超重可能增加人們患牙周病的幾率,原因可能是“肥胖會降低免疫系統抵抗細菌的能力,使免疫系統變得遲鈍”。
6.煙民容易掉牙
吸煙,是引起牙周疾病的最不利促進因素之一。因為煙草燃燒的熱和積聚的煙垢,對牙齦是不良刺激,而牙面出現煙焦油沉積物,更促進牙菌斑和牙石量的增多,按那位周先生自己的話說,他的牙根處和牙齒縫里長滿了“珊瑚礁”(牙石)。去除牙石,可以每天選擇用潔齒白凈方刷牙。
另外,血液病及遺傳性疾病等患者都是高危人群。
三、牙周病促成了“老掉牙”
為何有老掉牙之說
(1)老化萎縮
人到一定年紀,牙齦自然老化萎縮,對牙槽骨輸送營養的能力日趨下降,牙槽骨隨之萎縮變短,口腔醫學稱為“骨吸收現象”,這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但這并不足以使“水土流失”到牙齒脫落的地步。
但是這種“老化萎縮”,卻讓牙周病有機可乘。因為牙齦萎縮后,不能再像從前那樣緊緊地包裹住牙根,導致牙齒周圍的牙齦、牙槽骨直接受到口腔中各種細菌及牙結石的侵襲,形成慢性牙周炎,牙周炎又反過來加劇牙齦萎縮,加速牙槽骨被吸收,形成惡性循環。
(2)雪上加霜
如果以往就患有牙周病,則會加重惡性循環的程度。
而實際情況是,年輕人一般都會患牙齦炎,因僅表現為齦緣紅腫易出血,僅是在進食時或多或少有些出血,一般不太引人注意,不為人重視。
人到中年后,牙齦炎多半會發展為慢性牙周炎,一般情況下,牙周病沒有疼痛,也不被人注意。到了牙周病的晚期,牙周組織嚴重萎縮,牙齒晃動要掉了,再救治已為時太晚。
因為牙周病的發病率高達90%以上,病情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加重,“人老掉牙”的假象,其實從年輕時就開始了。那位報社老同志就說,他早年刷牙時,時有出血現象,沒當回事,65歲時第一顆牙開始掉落,現在搖搖欲墜的是第二顆牙。
(3)根面齲
上邊那位周先生的牙怎么斷掉的呢?原因是他患牙周病后,隨著牙周組織的萎縮,本來該埋在牙齦里的牙根部暴露出來。而牙根部沒有牙釉質這層盔甲的保護,根面直接袒露,更容易被侵蝕,這種病叫“根面齲”,當牙根的牙本質被“蛀”光了,牙根就斷了。說到底,其主因還是牙周病。
四、治牙病要“內外兼修”
(1)預防:防掉牙要從年輕時開始,要內因外因一起抓。
內因:要全身調理,盡量去除引起牙周病的內因因素,如消除壓力、合理營養、減肥戒煙等。
外防:保持口腔清潔,減少細菌感染:一天至少早晚兩次刷牙,中午飯后漱口,不讓細菌堆聚成斑,使用牙線清除牙間牙垢,每半年或一年去醫院洗一次牙,及時除掉牙結石。
內分泌改變較大的高危期,以及糖尿病、營養代謝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口腔衛生。一些傳統的保健方法如叩齒、中藥煎水含漱等方法也有益于牙周健康。
(2)及時治療:
A、病起之初:別放過刷牙出血等蛛絲馬跡,重視牙齦炎的治療。
B、牙要掉時:報社的那位老同志,第一顆牙晃悠悠一兩年掉下來了,不治,現在旁邊那顆牙又晃悠悠地要掉了。
來源于口腔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