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較常見的牙周問題有哪些?準媽咪和準芭比都看看吧!
1. 妊娠牙齦炎:孕期常見的牙周問題是牙齦發炎,這是由于懷孕時期內分泌改變,使得牙齦充血腫脹,顏色變紅,刷牙容易出血,偶爾有疼痛不適的感覺。這些癥狀并非每個孕婦都會發生。若會發生的話,通常在懷孕第二個月開始出現,在第八個月時隨激素分泌濃度達到高峰變得較為嚴重。
2. 妊娠瘤:這種病癥較少見。一般多發生在懷孕中期,這是由于顯著的牙齦發炎與血管增生而形成鮮紅色肉瘤,大小不一,生長快速,常出現在前排牙齒的牙間乳頭區(兩相鄰牙齒間的牙齦尖端)。妊娠瘤通常不須治療,或只給予周牙病的基本治療(洗牙、口腔衛生指導、牙根整平),這是為減少牙菌斑的滯留及刺激。肉瘤會于生產后隨激素恢復正常而自然消失,若出現感覺不適、妨礙咀嚼、容易咬傷或過度出血等癥狀時,可以考慮切除,但孕期做切除手術容易再發。
3. 其他癥狀:懷孕期間的牙周癥狀,也可偶爾見到牙周袋加深、牙齒容易動搖等癥狀。事實上,口腔衛生不良及原先有牙齦炎的孕婦,在牙周問題上都有較大的發生風險,所以懷孕前先做口腔檢查與預防治療,懷孕期間定期檢查及做好口腔清潔衛生,絕對是有幫助且必需的健康行為。
孕期的牙科治療限制
最好能在懷孕前先做牙齒檢查,因為孕期不適合做牙齒治療,若牙齒出現緊急狀況,也只是做暫時性的癥狀治療,拔牙或任何侵入性治療則延至產后再進行。如果孕期一定要進行牙齒治療,需注意以下幾項問題:
1. 懷孕前期(前三個月孕期):這個時期是胚胎器官正在發育與形成的關鍵時期,腦神經與心臟血管系統、頭臉部一官、口腔牙齒、四肢等器官都在這個階段成形,所以最易受外來影響。服用不當藥物或X光照射劑量過高,可導致流產或胎兒畸形。孕婦若在此期中經歷牙齒疼痛及看牙的焦慮與壓力,可能對胎兒及孕婦都有不良的影響,所以這個時期,若非緊急狀況,醫師不建議進行牙科治療。
2. 懷孕中期(第四至第六個月):若一定要治療牙齒,此時期是較適當且安全的治療時機,建議只做一些暫時性的治療,比如齲齒填補。若為必要性拔牙,為了美觀,可裝暫時性假牙。
3. 懷孕后期(后三個月孕期):此時期孕婦不適合長時間的牙科治療,首先敏感的子宮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引發早期收縮;再者治療時的臥姿,胎兒的重量會壓迫下腔靜脈,減少血液回流,引發體位性低血壓,同時使心臟輸出量下降,產生腦力勞動缺氧,而有暈厥的可能。建議孕婦采取左側臥位,以減輕重量壓迫,或偶爾變換姿勢。
孕婦牙齒治療須注意的事項
1. 藥物:治療牙病,大多采用局部麻醉劑讓病人放輕松。孕婦應避免深度麻醉。其他的藥物,如:止痛藥、鎮靜劑、抗生素(懷孕中使用國環素,會造成胎兒畸形),雖然牙科用藥大部分都是安佰,但也應該在醫師指示下小心使用。
2. 照射X光:任何牙科放射線檢查的劑量都很小,且遠離下腹部,應該都在安全范圍內,不過孕婦仍最好盡量避免。但若孕婦因急診需要照射X光時,務須穿著防護鉛衣,并特別覆蓋住下腹部。懷孕的牙醫與助理人員,同樣也應留意自身的防護措施。有流產或早產經驗、準備懷孕或有懷孕可能性的婦女,都應先讓醫師了解你的狀況,以考慮是否修正治療計劃或先做預防處置。
想不到吧,孕媽媽的牙齒也這么重要,需要這么多的呵護!
目前,對于懷孕期間出現牙齒問題已經有最新的生物科技產品出現,那就是牙齒黃金,采用純天然的植物成份,最大特點就是沒有任何副作用,這個不是普通的藥物所能比擬的,也是很多準媽媽們最為關心的,因為它不需經過消化系統,通過咀嚼口含刷牙的外服的形式,達到消除牙齦炎癥、去除口腔異味、溶解牙石、遠離牙痛等功效,讓孕婦輕松告別牙病帶來的問題。目前在這方面已經得到全面的認可。
來源:我愛牙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