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必備:牙拔除術大全(四)拔牙創傷的愈合及牙撥術并發癥
24小時,既有成纖維細胞自牙槽突壁向凝血塊內延伸生長,此即凝血塊開始機化的最早表現。
新骨形成最早在6天即開始出現。4周末時,新骨即充滿拔牙創,但要到3個月后才能完全形成骨組織。
3~4天,牙齦上皮開始由周圍向凝血塊表面生長,最早在第8天即可見上皮愈合完成;最遲至28天仍有完全愈合者。
拔牙1周左右,牙槽窩內開始形成肉芽組織,1~2個月后牙槽窩可平復。X線片上,3~6個月才可出現。
1、軟組織損傷
2、骨組織損傷
3、口腔上頜竇交通
<2mm,不處理;2~6mm,8字縫合;>7mm骨瓣關閉
4、下頜骨骨折
5、顳下頜關節脫位
6、鄰牙或對牙合牙損傷
7、神經損傷
8、斷根或牙移位
9、術中出血
1、拔牙術后出血
2、拔牙術后感染
3、拔牙術后疼痛
4、面頰部腫脹反應
1、拔牙術后出血
拔牙后血暫時止住,半天后輕舔后就出血不止,一點一點出血。
原因
①拔牙時周圍的牙跋撕裂,拔牙后未能及時縫合,造成軟組織出血不止。
②拔牙時損傷了周圍的牙槽骨,造成局部牙槽骨骨折出血。
③拔牙窩內有炎性肉芽組織殘留,導致拔牙后這些肉芽組織出血。
④拔牙時牙槽窩內小血管破裂導致出血。
⑤有些患者本身有血液系統的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這些病都會影響到機體的凝血機制而導致拔牙后出血。
⑥患者未能遵守醫囑,拔牙后不久就漱口或反復吐口水而使得牙槽窩內無法形成血凝塊導致出血。
治療
出血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出血,對于繼發性出血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牙槽窩內血凝塊遭受損傷所引起的,患者應該盡量避免反復吸吮拔牙區,飲食上不能吃過熱的食物,也不要反復漱口等,如果癥狀加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
2、拔牙術后感染
指拔牙以后出現的頜骨周圍軟組織的感染。感染可向頜下等處擴散。病員常有畏寒、發燒等全身癥狀。頜周感染可來源于病牙本身感染的擴散;或因拔牙后出血繼發感染,也可來源于注射麻醉劑時,細菌由注射針尖帶入深部組織所引起。
處理方法:
發現這些感染時,應立刻用抗生素藥物治療。如已有膿腫形成,應作切開引流。全身癥狀明顯的,應同時采用輸液等支持療法。
3、拔牙術后疼痛
撥牙對牙周組織是嚴重的破壞,加上手術時間較長易造成傷口充血水腫等現象,因此拔牙后疼痛與腫脹是無法避免的。
應對方法:
1)盡量注意止血以減少處理止血帶來的痛苦;
2)防止傷口撕裂,多喝果汁,補充維他命c及b群,以增進傷口愈合;
3)用冰敷,或含冰開水的方式,防止傷口腫脹發生;
4)注意防止細菌感染;
5)必要是服用止痛藥,可以口服解熱鎮痛抗炎藥物如布洛芬,嚴格按藥品說明書服藥;
6)讓患者注意休息,推辭應酬,不可酗酒,充分休息及睡眠是必要條件。
幻燈片8
4、面頰部腫脹反應
查明原因對癥處理
用冰袋冰敷。
多飲水,注意休息。
5、干槽癥
1)組織病理學表現
干槽癥在組織病理學上主要表現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輕微的局限性骨髓炎。最初為血塊分解、破壞、脫落,以致骨壁暴露并發生多處小的壞死。周圍骨髓腔內有典型的輕度急性或亞急性骨髓炎,出現炎性細胞浸潤和血管栓塞。主要表現為牙槽窩骨壁的感染。
2)病因
a感染學說
b創傷學說
c解剖因素學說
d纖維蛋白溶解學說
e其他因素
3)臨床表現及診斷
診斷標準:拔牙2~3天后仍有劇烈疼痛,并可向耳顳部、下頜下區或頭頂部放射,一般陣痛藥物不能止痛;拔牙窩內空虛,或有腐敗壞死的殘留血凝快,如用棉球蘸取內容物嗅之,有惡臭。
4)治療
主要目的:迅速止痛,減輕患者痛苦。
3%過氧化氫液
生理鹽水
碘仿
縫合
5)預防
預防方法
預防干槽癥的發生應重視減少手術創傷,保護血凝塊,注意口腔衛生和術后適當休息。拔牙后在拔牙創內填塞各類抗感染、保護血凝塊、減小拔牙創體積的物質,均能起到預防干槽癥發生的效果。填塞物包括碘仿海綿、含有氯己定、抗生素的明膠海綿等。應做好術前準備,如清潔口腔衛生,術中做好消毒,減小拔牙創傷,避免大量唾液等污染物。術后做好護理,保護拔牙創血凝塊,避免吸吮,戒煙,24小時內不能漱口。
預防藥物
術后24小時以后0.12%氯己定溶液輕柔含漱對減少干槽癥發生有效,術前術后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有明確效果尚存在爭議。
來源于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