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才是“老掉牙”禍首
南京有對80多歲的老姐妹,姐姐是小學教師,現在牙已基本掉光;妹妹是牙科醫生,一口好牙完整無缺。“老掉牙”的說法,在這對老姐妹面前,不攻自破了。
掉牙的罪魁禍首是牙周病、齲病等牙齒疾病,但這些病的發生和內環境紊亂有關,防掉牙,不僅要治療牙病,還須調整內環境。
世界衛生組織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目標——“8020”,即80歲的老人至少應有20顆不松動的“功能牙”。
一、細菌侵蝕造成“水土流失”
偶遇報社一位老同志,他一張嘴,發現右上邊有顆牙比較長,原來是這顆牙快掉了。這顆牙像這樣漸漸脫離牙床,像門簾似的掛著,已經有一兩年的時間。
牙為什么會漸漸地脫離牙床而掉落?
原因是牙周組織被細菌產生的毒素“溶解”,與牙齒分離開了。
聚集于牙垢、牙菌斑、牙石“溫床”上而孳生的細菌,分解食物殘渣,釋放毒素。牙齦最容易受到細菌毒素的侵蝕,產生炎癥,并逐漸蔓延到牙根、牙槽骨。細菌在牙槽骨中生長繁殖,新陳代謝,破壞毛細血管,阻斷營養供給,降低成骨細胞活性,最終導致牙槽骨萎縮、骨質流失,牙床降低、牙齒根基變淺、牙齒變長。
小樹因水土流失,樹根暴露會倒塌;牙齒如果因牙周組織逐漸萎縮,牙根漸漸暴露,自然會松動而脫落。
二、“不良因素”促進“水土流失”
細菌感染引起的牙周病,是掉牙的直接病因,但是很多“全身因素”可以影響牙周組織破壞的嚴重程度和修復能力。
1、營養不良是高危因素
中老年人,是患牙周病的高危人群,原因是成年人腦垂體某些生長激素分泌的減少或停止,會導致口腔及牙齦對于維生素C的吸收出現嚴重障礙,造成牙齦的營養不良,發生牙齦萎縮生理退化現象。
其它原因造成的營養不良,也是高危因素,因為合理的營養可促進牙周結締組織的代謝和生理性修復。其中維生素C可調節牙周組織的營養,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復。
2、春春期、更年期是高危期
牙周炎的患者“下丘腦-垂體-靶腺”不同環節、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亂,說明牙周炎與內分泌關系密切。
人在青春期、更年期,婦女在月經期、妊娠期,內分泌水平產生較大改變,造成口腔營養失衡,是牙周病特別是牙齦炎發生的高危期。
3、壓力、悲傷是不良刺激
有位女士說,一天她晚上加班到很晚,早上起來,牙疼得厲害。自此落下病根,以后一加班,一感到壓力大,牙就會疼。
科學家發現,牙周病與壓力、悲傷、焦慮等心理問題存在密切聯系。原因是,人們在受到較大壓力的時候,會釋放出一種皮質醇激素,這種激素水平的升高,會增加牙齦和腭骨受到細菌毒素破壞的速度,引起牙周疾病,或加重病情,也就是說,牙周病癥狀也是人體對于長期精神壓力的一種應激反應。
強迫癥、抑郁、焦慮、人際關系敏感、敵對等心理因素,都是精神壓力的一種情緒反應,都與牙周病關系密切。
老百姓中流傳著受涼了、累著了、著急了都會上火牙疼。所謂上火牙疼,其實就是你的口腔內存在的牙周病的慢性病灶,在壓力、受涼等作用下發作了。
4、牙周病是糖尿病并發癥
有位糖尿病患者反復出現牙齦紅腫、疼痛、出血癥狀,且久治不愈。
國際糖尿病組織已將牙周病列為糖尿病并發癥之一。原因是糖尿病引起糖代謝紊亂,導致機體組織,包括牙周軟組織抵抗力下降,使寄生于口腔的細菌大量繁殖,促進牙周組織形成牙菌斑和感染發生。
來源:邦卡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