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防醫暴指南
轉:郭驚濤 醫學界雜志
作者:郭驚濤
來源:“醫學界雜志”微信號
近年、近日醫暴頻發,無數醫務工作者身心俱傷,譴責、呼吁改革統統無效,醫療界人士人心惶惶,怎么辦?掌握防醫暴指南必不可少。
請先慢下來!
在我國的大醫院,由于缺乏有序的轉診體系,患者可謂來自五湖四海,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也就意味著患者的素質參差不齊,一句話什么人都有。
在目前糟糕的醫療衛生體制下,患者看病貴、看病難,普通患者一般心情也不會好,更何況心理素質較差者?因此,醫生在接診時應該考慮患者的情緒,有一定的耐心和患者溝通,讓其感受到尊重和關心;因此一定的溝通技巧對于醫生來說必不可少。
對于醫患溝通技巧和醫療服務態度,有醫生網友曾表示不屑,說忙得頭都沒時間抬一下,哪有時間溝通?
實際上,這是醫者避免醫暴的大忌!一上午看80、100甚至120個門診當然沒時間抬頭!連抬頭時間都沒有的醫生能是好醫生?有網友就指出,這樣的醫生遭遇醫暴的概率低不了。
為了保障患者的就診時間、降低醫生的勞動強度,確保診療質量,安徽甚至強限醫生門診量,雖然會對醫生的收入有一定的影響,但對于促進醫患溝通、緩解醫患矛盾是有好處的。
因此,即使目前沒有限號的地區或醫院的醫生們,首先請慢下來,為了患者也為了自己,避免過度疲勞,降低誤診率,和患者們多溝通交流。
因為,即使你一天看200個患者,中國大醫院依舊人滿為患,即使一個人累死也改變不了中國的看病難現狀。
做你診室的主人
前不久,謝霆鋒在同濟大學東方醫院看急診時排隊的照片在網絡上走紅,原因除了明星效應外,還有就是其規矩的排隊態度。
相反,我們在中國的大醫院,經常看到的是醫生診室亂成一鍋粥的狀況,醫生在給一個患者看病時,旁邊還有一個兩個家屬,更平常的是竟然還有幾個排隊圍觀者。
如此糟糕的診室環境,不僅是對正在看病的患者隱私的不尊重,還存在著一定的醫暴風險,誰知道哪個圍觀的患者會突然掏出刀子?
因此,醫生坐診時必須要做自己診室的主人,再給患者看病時,清除閑雜人等,確保正常的診療秩序。
有一個細節,必須要提一提。在中國的大多數醫院,患者在當日做完醫生要求的檢查化驗,拿著報告單再找醫生復診時,已經沒有了就診號,只能插隊進去,夸張的時候能有幾個當日復診的患者同時插隊,擠進診室,將報告單同時擺到醫生面前,秩序一團糟。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就能解決,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為例,只需加一個當日復診號,讓當日復診患者有秩序地排隊,就能解決這一全國性難題。各大醫院的管理者們,好好去中山醫院取取經吧!一個很小的細節改進,就能改變診室的環境。
自我防衛最重要!
分析歷次惡性傷醫事件,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突發性,很多醫務人員都沒有防備,王浩更是在背對著醫生辦公室的座位上被殺。
因此廣大醫務人員應該對于突發的醫暴要有充分的心理和設備準備。首先,應該對于突然靠近的非醫務人員提高警惕,不說眼觀六路,至少也要多留意。
其次,冷靜應對的心理素質非常重要。記得德州醫暴事件發生時,監控錄像顯示,一個歹徒拿著一把很小的刀就將醫務人員追得四處躲藏,將后背暴露給歹徒,幾人被捅傷,而一名醫務人員回身用腳踢向歹徒,就把歹徒給嚇跑了。可見冷靜的應對之于自我保護非常重要。
再者,醫務人員應該在順手處準備好一些自我防衛的武器。比如棒球棍,辣椒水等。實在不行,也要因地取材,順手拿起一切可以反擊的東西,絕不能面對突發醫暴兩手空空,吃大虧。
科室集體防衛是關鍵
醫暴發生很突然,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叫保安還是叫警察,都遠水不解近渴,除了自我防衛,還可以該怎么辦呢?
成吉思汗小的時候,母親曾經給他和他的幾個兄弟講上了一堂課,一支箭,輕易就可以折斷,而一把箭困在一起就很難折斷。講的就是團結的重要性。
對于一個醫院或一個科室的醫務人員來說,面對醫暴,團結一致集體防衛就顯得非常重要。
如果都像上述德州的情況一樣,面對醫暴,大家四散而逃,弱小者肯定成了倒下羔羊,更增強了歹徒的囂張氣焰。
如果面對醫暴,大家團結一致集體防衛,不僅能有效地制止醫暴,避免自己和同事受到傷害,說不定受傷者就是歹徒自己。
在筆者看來,在這種環境下,各個醫院的科室經常搞一搞反突發醫暴演習,鍛煉一下隊伍,或許很有必要。
(本文為“醫學界雜志”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并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