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壇】王美青.淺談咬合修復重建中的(牙合)學問題
淺談咬合修復重建中的(牙合)學問題
王美青,熊瑋
軍事口腔醫(y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口腔疾病國家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陜西省口腔疾病國際聯(lián)合研究中心,第四軍醫(yī)大學口腔醫(yī)院顳下頜關節(jié)病科,陜西 西安(710032)
【作者簡介】王美青,第四軍醫(yī)大學口腔醫(yī)學院口腔解剖生理學教研室及顳下頜關節(jié)病科教授、主任醫(yī)師,中華口腔醫(yī)學會顳下頜關節(jié)病學及(牙合)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牙合)學專業(yè)學組組長,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理事,國際牙醫(yī)師學院院士。兼任 美國塔芙茨大學口腔醫(yī)學院客座教授,國際JBMR、J Dent Res、J Oral Rehbil和CRANIO等雜志的編委,以及《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上海口腔醫(yī)學》、《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中華口腔醫(yī)學研究雜志》、《今日口腔》、《轉化醫(yī)學》等期刊編委。主編衛(wèi)生部髙等院校規(guī)劃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學》(第7版),主編出版專著4部。曾獲全軍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軍隊育才銀獎、金獎,全軍優(yōu)秀教師稱號。主持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第一負責人,1993—2015年),在SCI收錄的口腔醫(yī)學雜志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fā)表研究論文40余篇。曾主持完成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和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通過近20年的探索,取得了以流行病學研究、電生理檢測數據、影像診斷資料以及動物模型為代表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并初步證明了異常咬合可以作為獨立的致病因素而導致顳下頜關節(jié)骨關節(jié)病樣改變。
【摘要】(牙合)與頜位問題是(牙合)學研究中的核心問題。咬合重建特指采用修復手段在正確的頜位關系下恢復正常咬合接觸的治療方法,主要針對口內仍存留有大量天然牙,但喪失了穩(wěn)定的咬合接觸關系,需要以修復的方法重新建立穩(wěn)定咬合關系的情況而展開。由于存留的大量天然牙有活躍的牙周反射活動,重建后的咬合關系在行使咬合功能時受到復雜的神經反饋調節(jié)作用,因此咬合重建與普通的活動修復治療相比有更髙的技術要求。本文主要討論有關頜位關系和咬合接觸問題。確定正常頜位關系是建立正常咬合關系的基礎,建立正常咬合接觸關系從而恢復正常咬合功能是咬合重建的目標。
【關鍵詞】咬合重建;頜位;(牙合)學;咬合;義齒修復
【中圖分類號】R78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1456(2016)09-501-06
【引用著錄格式】王美青,熊瑋.淺談咬合修復重建中的(牙合)學問題[J].口腔疾病防治,2016,24(9):501-506.
Application to science of occlusion in occlusalreconstruction
WANG Mei-qing, XIONG We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Military Stomatology &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Oral Diseases& Shaanxi 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for Oral Diseases, Department ofTMD, School of Stomatology,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 an71003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Mei-qing, Email: mqwang@fmmu.edu.cn,Tel: 0086-29-84776144
【Abstract】 The core issues of the subject of occlusion is theocclusal contact relationship of the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dentitions, andalso the mandibular position. Occlusion reconstruction is a kind of treatmentsaiming to the rehabilitate the dental contact relationship at the appropriatemandibular position by means of prosthetic methods. Its indications focused onthe patients who have quite a lot of natural teeth but lose the stable occlusalcontact condition that requires a reestablishment. The periodontal feedbackmechanism of the remained natural teeth exposes the occlusion underreconstruction to an environment with active and complex moderation of theneuromuscular adjustment that requires a higher level of the patients,adapt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focus on thetopics of the mandibular position and occlusion contact features, which areobtaining the accurate mandibular position and establishing a stable contactrelation. The former is the base and the latter is the target of occlusionreconstruction.
【Key words 】Occlusion reconstruction; Mandibular position; Scienceof occlusion; Occlusion; Dental prosthesis
(牙合)與頜位問題是(牙合)學研究中的核心問題。咬合重建(occlusionreconstruction )特指采用修復手段在正確的頜位關系下恢復正常咬合接觸的治療方法,主要針對口內仍存留有大量天然牙,但喪失了穩(wěn)定的咬合接觸關系,需以修復的方法重新確定穩(wěn)定咬合關系的情況而展開。由于存留的大量天然牙有活躍的牙周反射活動,重建后的咬合關系在行使咬合功能時受到復雜的神經反饋調節(jié)。因此相對于全口義齒修復,咬合重建更加復雜,對修復體有更高的要求,其中與(牙合)學關系密切的關鍵步驟是確定正常頜位關系和建立正常咬合接觸。確定正常頜位關系是建立正常咬合接觸的基礎,建立正常咬合接觸從而恢復正常咬合功能是咬合重建的目標。
1、咬合重建適應證
經典的咬合重建是針對存留在口腔內的天然牙不能穩(wěn)定地咬合在一起或不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的異常表現而進行的臨床治療。所有改變現有 不正常咬合接觸關系以恢復功能性正常(牙合)為目的 的治療方法,都可以被稱為咬合重建,其治療手段包括正畸、修復、調(牙合)等,全口義齒修復也屬于咬 合重建的范疇。
牙列重度磨耗也是咬合重建的適應證。雖然多數重度磨耗患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咬合高度降低,并不伴有牙尖交錯位(intercuspal position, ICP)不穩(wěn)定,但因其治療常采用修復方法恢復咬 合高度,治療過程中所涉及的確定領位關系、建 立咬合接觸關系等環(huán)節(jié)與咬合重建時的要求相同,因此常被納入咬合重建的范疇中。但當咬合 異常僅影響正常的前伸或側向咬合運動而對正中 咬合的影響并不明顯時,一般不以咬合重建作為 首選治療方案。一些學者基于咬合病因學理論提 倡用咬合重建方法治療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但有關其療效的文獻報道并不一致[1]。當可以明確咬合不穩(wěn)定、 重度磨耗等需要咬合重建的咬合因素是引起TMD癥狀的原因時,可以考慮采用咬合重建的方法進行治療,此時建議以丙烯酸樹酯等耐磨性能 較差的材料進行修復,以便重建后機體可以通過一定的功能適應性磨耗,獲得更加合適的咬合接觸關系。
2、重建頜位關系
2.1咬合重建所需確定的頜位
頜位(mandibular position)是指下頒對上頒的 位置關系,咬合重建所依托的頜位關系是ICP,即 上、下頜牙之間牙尖交錯達到最廣泛、最緊密接觸時下頜相對于上頜的位置。由其定義可知,ICP受到上、下頜牙咬合接觸的影響,ICP因上、下頜牙咬合關系的存在而存在,因上、下頜牙咬合關系的喪失而喪失。臨床上習慣所稱的“頜位關系喪失”, 指的就是ICP的喪失。
除ICP喪失(例如全口或半口牙缺失)需要重建外,臨床上需要重建咬合的情況主要是ICP不 穩(wěn)定,患者不能順利、準確、可重復地咬于上、下頜牙最廣泛、最緊密接觸的狀態(tài),例如每當閉口咬合于ICP時,下頜便會發(fā)生垂直向抖動或水平向擺動、錯動,反復尋找合適的位置。ICP是咀嚼運動的起始點和終止點,ICP不穩(wěn)定將嚴重影響 咀嚼功能的正常進行,因此咬合重建需首先確定 ICP。
2.2 ICP的確定
正常(牙合)情況下,天然牙者的ICP后下方有一個重復性比較好的頜位,即下頜的最大后退接觸位 (retrudedcontact position,RCP),過去曾稱之為正中關系(centric relation),它主要由后退下頜的口頜肌收縮而獲得,例如下頜舌骨肌、額舌骨肌以及顳 肌后束等。從ICP后退至RCP的幅度主要由顳下頜關節(jié)外側韌帶的水平部決定,因此RCP又稱為韌帶位。正常情況下,當下頜位于RCP時,前牙不 接觸,后牙僅個別牙尖斜面有接觸,通常發(fā)生在上 頜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和下頜后牙牙尖的遠中斜面之間。由于下頜從ICP向RCP后退時,必然伴隨 著一定程度的垂直向運動(向下運動)[2],因此下頜 的后退運動軌跡為弧線而非直線,即下頜有一個圍繞顳下頜關節(jié)附近的軸點旋轉。因此,正如筆 者在最近一篇綜述中所指出:如果下頜后退時旋轉中心位于髁突后上方,則RCP時髁突的位置可 能位于ICP時髁突位置的最后上方;而如果下頜后退時旋轉中心位于髁突頸部附近,則RCP時髁突的位置可能位于ICP時髁突位置的最前上方[3]。
從RCP到ICP,下頜需要向前上運動大約1 mm[4],而且在口頜系統(tǒng)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其穩(wěn)定性和可重復性均比較好,因此在咬合治療和功能重建中,可設法引導患者作最大幅度的后退,并記錄該最大后退位時上、下頜的位置關系,即獲取RCP,獲得RCP后依據ICP與RCP的位置關系(通常是前后向關系),便可確定需要重建的ICP[5]。關于咬合重建中的垂直高度問題,臨床經驗顯示,患者對咬合高度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一定的高度范圍內,垂直加高咬合數毫米(切牙區(qū)),大多數重度磨耗的患者是可以適應的。即使以平面導板加高咬合,患者也可很快適應新建的頜位[7]。可見,垂直高度的確定問題并不是現代咬合重建技術中的關鍵性難題。
有關咬合重建中獲取頜位關系的具體操作方法、形態(tài)學標準等相關問題,文獻中有大量的綜述報道這里不再贅述。下文將重點討論在獲得正確領位關系下如何重建咬合接觸關系。
3、重建咬合接觸關系
咬合接觸問題是咬合重建中最關鍵同時也是難度最大的環(huán)節(jié),許多不成功的咬合重建主要是未能建立正常的咬合接觸關系。
3.1正常咬合接觸
正常咬合接觸特征包括:①上、下牙排列整 齊,有協(xié)調的縱(牙合)曲線和橫(牙合)曲線;②前牙淺覆(牙合)、淺覆蓋,后牙有正常的覆(牙合)覆蓋關系;③上、下 頜牙尖窩相對,除下頜中切牙和上頜最后一顆磨牙外,其他牙一牙對二牙交錯排列,下頜牙位于上 頜同名牙的近中;④ICP時咬合接觸點廣泛分布,均勻接觸;⑤前伸、后退及側向運動或咀嚼運動時,有和諧一致的多牙咬合引導(尖牙引導(牙合)時除外),起引導作用的咬合接觸力均衡分布。由此可見,正常咬合接觸不僅具有接觸區(qū)域的形態(tài)學要 求,更有接觸部位的力學要求。
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力的作用點、方向和大小,發(fā)生在牙面不同凸凹結構上的咬合接觸,其功能 意義取決于各個接觸點的接觸強度及各接觸點處分力的方向(圖1)。臨床上可根據所檢測出的咬 合接觸部位,判斷咬合力的作用點;根據咬合接觸部位的牙面形態(tài),判斷力的作用方向(應與牙面垂直,圖1);根據咬合接觸點(咬合紙檢測)的著色深淺等情況,判斷咬合力的大小。雖然已經有一些能夠檢測咬合接觸力大小的設備問世,例如T-Scan 咬合檢測系統(tǒng)[11-12],但由于其檢測結果不能直接標記在牙面上,因此很難為臨床提供直觀的接觸細 節(jié),但可以提供咬合接觸強度和接觸分布情況等信息。
3.2重建咬合接觸
理想的正常(牙合)實際上很少見需要咬合重 建的患者,如果不采用正畸或正頜治療手段,基于其口內天然牙咬合進行的重建,通常很難建立滿足上述正常(牙合)標準的咬合關系。如果不是正畸治療的適應證,那么如何“在非正常(牙合)”環(huán)境下以修復手段建立功能正常的咬合接觸,是咬合重建所 面臨的最大的挑戰(zhàn)。
天然牙區(qū)別于義齒的最突出特點是有牙根及牙周膜。天然牙的咬合接觸信息由牙周本體感受器感受,通過中樞神經反射機制調節(jié)咀嚼肌的收縮,進而調節(jié)加載在牙上的咬合力大小、方向等力 學特征,即在由腦干咀嚼運動類型發(fā)生器(chewing pattern generator, CPG)所驅動的咀嚼運動中[14],天然牙所承受的咬合力受到其自身的反饋調節(jié),如 果其自身承載狀態(tài)異常,例如存在畸形中央尖等牙合面結構異常所形成的咬合干擾,那么其所承受的咬合力便會不斷地被反饋調節(jié)。雖然咀嚼運動 的中樞控制具有優(yōu)勢地位,但當外周反饋調節(jié)頻 繁或強度比較大時,中樞所驅動的咀嚼運動便不能正常進行。外周反饋調節(jié)信息可來自牙周、咀嚼肌、肌腱、關節(jié)韌帶、關節(jié)囊等組織結構,其中牙 周本體覺信號的調節(jié)作用尤為重要[15]。牙周本體 覺信號可以由咬合接觸刺激產生,因此建立良好 的咬合接觸關系是避免引起異常牙周本體覺信號繼而頻繁調節(jié)肌收縮強度或收縮力方向的重要途徑。
3.3重建咬合接觸關系的要點
應當在正確的頜位關系下重建咬合接觸關系 (見上文“2重建頜位關系”)。
針對非理想正常(牙合)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咬合面形態(tài),建立尖窩吻合的咬合關系。例如,對于后牙對刃關系者,可以通過減徑的方式作基牙預備,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修復重建,以便重建后具有正常的覆(牙合)覆蓋關系和尖窩吻合的咬合接觸關系(圖2)。近遠中向的尖對尖咬合也應采用類似方法改善尖窩對應關系。
應使咬合重建后下頜位于ICP時,所有后牙的 主要受力方向盡可能通過牙體中心,即受力線應 盡可能在牙長軸上。因為如果正中咬合時牙的受力線沒有通過牙的中心,而是通過牙的邊緣,則容易對該牙產生扭轉力(圖3)。
近遠中向由于有鄰牙的支撐,如果受到扭力作用,該牙根尖應力可能比較小,對牙周的刺激比較小;而頰舌向沒有鄰牙支撐,如果受到扭力作用,該牙的根尖應力可能比較大(圖3),對牙周的 刺激則比較大,所引起的反饋調節(jié)作用就比較強。因此如果有牙列擁擠、弓外牙等容易產生扭 力的情況,應盡可能先作矯正然后再行修復治療,即進行正畸一修復聯(lián)合治療;沒有條件作矯正者,盡可能讓局部咬合重建的修復體輕接觸甚至不接觸;有可能受到扭力作用的牙應盡可能不作連冠修復,以減小對該異位牙扭力作用,進而減少異常牙周一肌反饋活動。
應使修復后的咬合面具有適當的縱(牙合)曲線和橫(牙合)曲線,這一點對咬合功能正常很重要,但常常 容易被忽視,尤其是橫(牙合)曲線。在基牙預備時就應當注意這一點。
修復后的(牙合)面結構,如尖、嵴、窩、溝之間應緩和、流暢地過渡,盡量避免形成突兀結構和銳角型 過渡結構[16]。
修復材料應選用硬度適中的,不宜采用硬質材料進行修復重建。臨床上還常見這樣的情況:患者戴用暫時性修復體或(牙合)板時功能活動正常, 沒有不適癥狀,而當換戴固定修復體時便感到明 顯不適,甚至“無法忍受”。其中原因比較復雜,修復材料質地太硬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戴牙后的調(牙合)很有必要。牙周力感受器與 咀嚼肌之間存在著抑制性反饋調節(jié)機制[18-19],因此 異常咬合接觸可以引起復雜的肌反饋性調節(jié)收縮活動,咀嚼肌的異常收縮將影響咬合接觸,這給咬合檢査帶來了困難。當采用通常的咬合紙等臨 床檢查方法進行檢查時,患者咬合時可能會無意識地回避那些異常咬合接觸,結果導致所測得的 咬合接觸點信息失真。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準確檢測到這種可以引起回避性神經一肌反射活動的 咬合接觸。雖然有學者強調咬合檢查時應當破除神經一肌反射活動的影響,但具體如何破除神經一肌反射活動,并沒有一致的看法。尚未見以阻滯麻醉的方法徹底破除全牙列咬合接觸神經一肌 反饋作用進而獲得更加準確的咬合接觸檢測結果 的文獻報道。對臨床上以咬合紙檢測的咬合接觸點,應結合局部上、下頜牙的對應關系綜合分析,作出需要調改部位的判斷。應盡量避免平衡(牙合)的出現,應建立以支持尖為重心的咬合接觸點分布,應建立前伸及側向咬合引導的多點均衡接觸或側 向尖牙引導(牙合)接觸,以及后退時雙側對稱的后牙接觸。
4、咬合重建關鍵步驟
由于咬合重建不僅涉及口腔修復治療理論、技術,而且對修復材料和修復工藝也有較高的要求,并需要將(牙合)學知識貫穿始終。醫(yī)患之間的溝 通程度,患者的理解力、耐受力等因素,都將影響重建的效果。雖然多數情況下機體能夠適應咬合高度方面中、小幅度的快速變化[6],但仍建議分步進行,其中關鍵步驟包括:①牙體預備、取模、記錄 和轉移頜位關系;②暫時性修復體;③修復體的制 作、試戴與調(牙合)。其中暫時性修復體戴用時間可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定為1個月至1年以上不等,通常在患者確認沒有不適后,可以一次性,也可以分區(qū)段、分批次完成整個咬合的重建。
5、全文總結
需要接受咬合重建治療的患者大多數天然牙尚存在,但上、下頜之間的位置關系(即ICP)或上、下頜牙的接觸關系異常,需要首先確定正確的ICP 進而通過修復技術建立新的、穩(wěn)定的咬合接觸關 系。咬合重建不只是垂直高度的重建,而且是三 維方向的咬合關系重建,其中上、下頜牙之間的凸凹接觸關系受到牙周一肌反饋調節(jié),通過重塑(牙合) 面形態(tài)建立能夠避免異常牙周一肌反射活動的咬 合接觸關系,是咬合重建成敗的關鍵。
參考文獻(略)
(編輯 黃元瑾,全春天;英文編輯 張迪)
來源于口腔疾病防治雜志
相關資訊
- 干髓術適應癥與禁忌癥 鄭帥副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 印度電影《流浪者》插曲:麗達之歌
- 啊,朋友再見吧!中文版
- 《你怎么說》鄧麗君
- 長笛《綠袖子Greensleeves 》Bevani
- 貓王,美國第一代搖滾天王,獨特魅力演繹經典歌曲!
- 《天之大》費玉清
- 《如果云知道》許茹蕓
- 《月下待杜鵑不來》費玉清
- 班得瑞輕音樂風景Bandari音樂短片輕音樂
推薦產品
- 翊山牌肩頸按摩器爽肩寶
- 零售價:198元 品牌:上海翊山 型號:ESN-OS4按摩披肩 翊山牌爽肩寶按摩器 ,怎么緩解低頭族頸椎病? 司機肩頸病?為牙醫(yī)職業(yè)病緩解疲勞、汽車司機及低頭族必備品。肩頸按摩器哪個牌子好?全國服務熱線 029-8865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