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長了水皰,應該如何處理呢?
周末小編和朋友聚餐吃龍蝦,一不留神用牙齒把嘴巴里的黏膜咬了一下,當時以為沒事兒,過了幾天發現,嘴巴里長了一個水皰。
(就是這類型水皰,澄清圖片不是小編哈~小編的牙齒木有牙結石)
于是小編趕緊找來我們的吳斌醫生問問看,這水皰是怎么一回事兒。吳斌醫生說,這是黏液腺囊腫。
聽到囊腫兩字,小編聯想到了可怕的腫瘤,連腳都站不穩了,“就吃了一點龍蝦,不至于搭上性命吧?”
在吳斌醫生的解釋下,小編才放下了懸著的心。不問不知道,這水皰的來頭真不小。
什么是黏液腺囊腫?
我們的口腔中會分泌黏液(俗稱口水),但你知道這些黏液是從哪里來的嗎?
“喉嚨!”,這是搞笑君給我的答案。
我們的口水除了來源于大的唾液腺(腮腺,頜下腺,舌下腺),還有一些能分泌無色黏液的小涎腺(黏液腺)匿藏在口腔黏膜下的組織內,這些小涎腺數量很多,它們能幫助我們的口腔保持濕潤。
下唇、軟腭、舌尖腹面的黏液腺排泄管開口(排出口水的口子)都是在口腔內的,如果這些排泄口受到機械損傷,黏液會外漏而形成潴留性囊腫,在口腔黏膜的表面隆起。
一般黏液腺囊腫長得比較小時,由于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不容易被發現。但當它慢慢長大后就會有明顯的異物感。而且有些長了黏液腺囊腫的人會發現,黏液腺囊腫會有忽大忽小的變化。
為什么會長黏液腺囊腫?
一般黏液腺囊腫長在下嘴唇的比較多,而且大多數都是女性。
黏液腺囊腫是由于黏液腺排泄口受到機械損傷而導致的,造成機械損傷的行為有咬唇習慣、說話或吃東西不小心咬到了嘴唇或者腮幫子。
還有嘴里有爛到只剩牙根或牙冠的蛀牙或不合適的假牙長期刺激,也會導致口腔長黏液腺囊腫。
黏液腺囊腫長啥樣?
黏液腺囊腫位于黏膜下,呈半透明狀小泡,表面覆蓋正常黏膜。
有時進食偏硬的食物會使黏液腺囊腫外層的膜(囊膜)破裂,囊腫消失,但不久后囊腫又重新出現,而且囊腫的體積忽小忽大地變化。
這種情況下,多次復發的黏液腺囊腫的黏膜表面產生瘢痕組織,讓半透明的水皰變成白色硬結。
有的人會自作聰明,以為自己把水皰扎破就會相安無事。殊不知,這扎破水皰的行為,很可能會導致黏液腺囊腫發生感染。
所以鄭重提醒大家,口腔里有問題都需要及時看醫生。
長了黏液腺囊腫該如何治?
很多人會問了,如果長了黏液腺囊腫到底怎么辦?自己會不會好?可不可以吃藥解決?
這里吳大夫要告訴大家,黏液腺囊腫一旦發生了是不能自愈的。
可能黏液腺囊腫會有變小的時候,但是讓它完全消失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存在就有它的道理哈,它的道理就是——你的黏液腺排泄口“受傷”了。)
如果覺得自己有像這樣的水皰在嘴里,就及時去看醫生,讓醫生給你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目前,黏液腺囊腫的治療方法可以選擇冷凍治療、注射治療、激光治療,或者手術切除。
冷凍治療的復發率較高,而激光治療的效果雖然不錯,但是很多醫院的條件有限,無法進行。因此,手術治療仍是首選。
手術治療黏液腺囊腫——醫生可以徹底地摘除囊腫,還有囊腫周圍的黏液腺體組織,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它的復發率。
來看一個黏液腺囊腫的手術后的現場回播。
大家看看,這個就是手術切除的黏液腺囊腫,和一個晶瑩剔透的小水袋一樣。
黏液腺囊腫的摘除手術是在麻醉下進行的,基本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但如果你實在害怕,別忘了,牙科還能進行笑氣鎮靜。(啥是笑氣鎮靜?點我看看)
其實,大多數的黏液腺囊腫是可以預防和降低它的發生率的,只要你做到這三點:
1.改掉老咬嘴唇的不良習慣。
2.如果嘴里有壞牙、有不合適的假牙,需要及時處理和進行正規的治療。
3.如果發現口腔問題,需要及時看醫生。如果及時發現治療,黏液腺囊腫還是比較好控制的。
來源: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