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賽】HCH之全口義齒疑難病例一例--張慶榮
此病例獲得2016福建省口腔修復和材料工藝學年會優秀病例并做病例匯報.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81歲,10多年前因牙齒松動拔除口內所有牙齒,于外院鑲全口假牙,5年前因假牙松動影響進食于外院重新制作。但新制作假牙一直不合適,假牙在使用時易松動,尤其下頜假牙,并且下頜經常壓痛,反復調改無效。今至我處要求重新修復全口假牙。
檢查:上頜牙槽脊嚴重吸收,牙槽嵴低平,切牙乳突不明顯,上頜結節正常,無明顯骨突。下頜牙槽脊重度吸收呈低平凹陷狀, 右側牙槽嵴吸收明顯多于左側,雙側吸收不均衡。內斜線不明顯,由于舊義齒壓迫使雙側外斜線突起明顯,黏膜中等質地。 下頜磨牙后墊松軟,肌肉力量偏小。上頜牙弓呈卵圓形,下頜牙弓呈尖圓形,下頜牙弓唇面較上頜牙弓唇面前突。舌的大小形態正常,活動度良好,舌后位。唾液量較少,偏稀。
關節檢查:
雙側顳下頜關節無觸疼,咀嚼肌無觸痛。開口度正常,開口型直向下。
口內情況 (在以前這樣的牙槽嵴條件首先考慮的是敢接嗎?)
診斷:上下頜牙列缺失
治療計劃:上下頜總義齒修復(長正中HE型)
病例難點: 1:下牙槽嵴吸收嚴重且不 均衡 邊緣難以確定。難以獲得固位及穩定。2:垂直關系的準確確定(新舊義齒垂直關系的差異以讓患者獲得最舒適的垂直關系位) 。3:準確尋找受力中心點在中性區上排牙。
處理:向患者交待病情、治療方案、費用、治療周期等,患者知情同意,選擇上下頜總義齒修復(長正中HE型)。
戴牙:良好恢復面下1/3高度以及豐滿度,咬合穩定,吸附力:上頜4級、下頜3級,口內未做調(牙合),患者及患者家屬非常的滿意終于可以露出燦爛笑容了。
討論:本病例下頜牙槽脊吸收度達四類極重度,為了盡可能減小義齒受力時產生的側向力,在中性區受力中心點上排牙是一大難點,本病例采用了長正中改良牙合型。這種牙合型盡可能增大頰舌側的寬容度,讓義齒在側向牙合運循環時盡可能少產生斜面間的接觸,讓每一次咬合的全部牙尖盡快的接觸到窩底產生垂直向力。這樣承托區即使再小,只要讓每次咬合的牙合里盡可能均勻同時地分布到全部承托區,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承托區的承載能力。
來源于kq88口腔醫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