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體,在全球牙科設備市場的變化!
摘要
全球牙科設備市場增長強勁,其中牙科植入市場前景光明,預計全球市場每年增長率為8.2%,從2015年的37億美元沖擊2023年的70億美元,主要由人口老齡化,新興市場的收入提高,植入手術資格醫生數量增加,手術價格下降和數字化解決方案所驅動。
一、全球牙科設備市場增長強勁
根據Evaluate MedTech,全球牙科設備市場將從2015年的124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183億美元,增長率達到5.7%。雖然它只占整個醫療設備市場的一小部分,但在牙周疾病發病率上升的背景下迅速增長(全球老齡化;新興國家中產階級人口增長和牙醫滲透率增加;牙科設備數字化)。
備注:排名根據2022年的銷售額;數據來源于EvaluateMedTech;
根據BMI Espicom,美國、德國和中國2020年的牙科設備市場年增長率可以分別達到6.7%,5.8%和10.7%。
行業領頭羊Dentsply Sirona估計2015年全球牙科設備市場為210億美元,并且將市場細分為預防、保健、大型設備、植入、修復、矯正和牙髓;全球頂級公司包括Dentsply Sirona,Danaher,Zimmer Biomet和Henry Schein都在積極尋求并購,去擴大他們的產品陣容以覆蓋所有系列。
韓國是牙科植入最活躍的國家
牙科植入是牙科設備行業中最有前景的,這預示著韓國本土牙科植入公司(如Osstem,Dio,Dentium,Neo Biotech和Megagen)擁有全球頂級的出口競爭力。我們認為這些公司將進入美國、歐洲以及其它亞洲國家。Osstem的出口額2015年達到1,382億韓元,年增長率為21.8%,這多虧22個海外子公司的強勁表現。與此同時,牙科植入數字化領域的帶頭企業Dio已經通過合資企業逐步提高其海外滲透率,如日本、伊朗和中國。
二、牙科植入:前景光明,尤其是新興國家
1. 概述
定義:經手術植入頜骨內或骨膜下,對上部結構起支持、固位作用的裝置。可以是穿經牙齦,或完全位于牙齦下。通常由植入骨內的植入體體部、穿齦的頸部和連接上部結構的基樁三部分組成。
植入物慢慢取代假牙和牙橋:由意外事故、蛀牙或牙周炎造成的牙齒缺失的治療方式有假牙、牙橋和植入物。除了初始成本和恢復時間,植入物幾乎在每一個方面都要優越于前兩項,而假牙和牙橋有個致命的弱點:牙橋需要磨削兩邊的健康牙齒,而假牙會導致咀嚼力量變弱。此外假牙和牙橋并不是永久性的解決方案,這不符合人口老齡化的趨勢。由于植入物的價格降低,其需求得到上升,我們認為植入物最終會取代假牙和牙橋。
假牙、牙橋和植入物的比較
植入過程:從開始到結束,植入過程可能需要2-6個月。然而,最近的治療時間有所縮短,由于新方法的出現(如牙科植入數字化)和材料與骨結合提高。
診斷和治療方案:先要做一個口腔全景片、頜骨CT等。查看口腔的具體情況,是否有炎癥、牙槽骨吸收等情況;
正式開始種植牙手術:在牙槽骨上制備一個孔,植入人工種植體。將牙骨床內嚴密縫合,大約一個星期后可以拆線。這次大概2個半月--3個月);
等待骨結合期:這個時間的長短因人、因種植系統而異。有的人、有的種植牙系統系統要2--3個月;有的需要超過半年時間;
安裝愈合基臺:使種植體穿出牙齦。等待軟組織成形;在差不多2--3周后,軟組成成形后。種植牙醫生會用永久基臺換下愈合基臺;佩戴種植牙。
定期檢查:全部完成后,每年定期到醫院檢查2次;
植體設計不再是競爭核心
根據不同的形狀、材料、表面處理方法、直徑和長度等,植入物有成千上百種類型。牙醫根據手術方法和牙周狀況選擇不同的固定裝置和基臺。韓國和國外頂級的公司幾乎可以提供所有類型的植入體。在最初的階段,植體主要以世界三大頂級種植系統為主(Nobel Biocare’sBr?nemark,Straumann’s SLA,Dentsply’s Astra),然而隨著后來者Osstem和Dio登上頂部,植體設計失去了它的價值。
2. 牙科植入物的歷史
植入物起源于歐洲
19世紀初期,自然科學迅速發展,科學技術和知識在醫學領域得以擴展和應用,人們開始植入異質材料代替缺失牙。在1809年,Maggiolo利用黃金做成的根柱植入剛拔牙的新鮮傷口,讓它與傷口的組織結合。這啟發了人們開始嘗試不同的材料如:金、銀、陶瓷和象牙等做成牙的形狀,用于牙種植。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瑞典歌德堡大學Branemark教授提出了骨結合(Osseointegration)的概念,即是指在負重的種植體和有生命的骨組織之間一種直接牢固的結合。骨結合理論的提出為口腔種植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實現了牙種植的第一次飛躍。目前,市面上鈦合金占據植入材料的98%。
骨整合,植入的關鍵
植入成功與否取決于植入物和骨頭的整合(如何可以快速和安全的把植入物與骨頭整合)。鈦是植入物公認最合適的材料,因為它硬度比陶瓷更大,骨融合比聚合物和其他金屬更緊密。雖然鈦是生物惰性材料,然而在與骨融合的程度有限,因此提高骨整合程度使得植入物制造商的研發集中在表面處理方法上。
表面處理技術的發展
表面處理技術的進步也是一個不斷發展與革新的歷程,從機械拋光開始,歷經鈦漿噴涂、羥基磷灰石涂層、噴砂、大顆粒噴砂酸蝕、電化學氧化、可吸收研磨介質等多種不同的表面處理技術,有些已經被臨床所摒棄。其中4代表面處理技術仍在研發當中,3代技術已經廣泛使用:
1代-機械加工面:1965年首次對植入物進行了簡單的機械加工。該植入物和骨整合需要3-6個月的時間;
2代-更大的表面積:下一代技術的發展是擴大植入物的表面積(這樣與骨接觸的面積可以更大)。這是通過表面粗化來實現的,隨著表面粗糙度增加可以促進骨細胞生長和擴散以及幫助骨基質形成。在骨頭和初始固定裝置的整合中二代技術表現優越。表面處理方法包括可吸收性噴砂介質(RAM),鈦漿噴涂(TPS),酸蝕,電化學氧化,大顆粒噴砂酸蝕(SLA)。該植入物和骨整合需要8-16周的時間;噴砂表面:表面被硬化氧化鈦和磷化鈣顆粒噴砂,最出名的方法是RBM,韓國公司經常使用該技術;腐蝕表面:使用硫酸或鹽酸腐蝕表面;
2.5代-噴砂和腐蝕結合:大顆粒噴砂酸蝕(SLA)是代表方法,它是一個較為昂貴的處理方法,因為它比RBM要復雜(取決于噴砂顆粒的大小/類型以及酸蝕的類型)。1988年由Straumann研究開發,后來成為了歐洲植入物制造商的標準技術。韓國制造商在20世紀中后期開始使用該項技術。該植入物和骨整合需要8-16周的時間;
3代-化學涂層:化學涂層可以促進骨細胞形成縮短骨整合期。簡單的說,化學涂層是指在RBM或SLA上添加羥基磷灰石或者氟化物。使用該種方法的制造商包括Osstem’s TSIII CA/HA lines,Straumann’s SLActive lines和Dentsply Sirona’s Cellplus lines。該植入物和骨整合需要4-6周的時間;
4代-生物涂層:生物涂層是指在植入物表面覆蓋生長因子和多肽,這種膜通過持續釋放生物活性物質(如骨形態生成蛋白,BMP)來促進臨近骨細胞的生長和縮短再生時間,該領域已經有了顯著的研發成果。韓國公司(包括Cellumed,Nibec和Cowel Medi)已經在研或者推出基于BMP的植入材料。然而4代技術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取代3代技術,因為它的臨床數據不足,而且有報道其具有嚴重的副作用(如骨骼過度生長)。
表面處理方法不再是區分因素
從1990年到20世紀中期,全球前三植入物制造商,Straumann,Nobel Biocare(2014年被Danaher接管)和Astra Tech(2011年被Dentsply Sirona接管),由于表面處理技術的壁壘占據63%市場(2006年)。例如,Straumann曾經在1988年通過研發SLA的方法主導了2代植入物市場,在2005年推出3代SLActive產品。與此同時,韓國和海外的后來者通過競標趕超全球三大頂尖表面處理技術。例如,Osstem已經采用了2代RBM方法,推出了:1)在2009年推出2.5代SA產品(氧化鋁噴砂和酸蝕);2)2012年推出3代CA(鈣化SA)。牙醫認為SA和CA產品分別與SLA和SLActive產品相類似。韓國頂尖公司在2000年末開始研制2.5代和3代產品。
目前有成千上百類表面處理技術,但是金標準還是29年前開發的SLA方法,盡管有一些小進步(如3代產品),但在過去三十年表面處理技術只有些許改變。因此,后來者如Osstem,在2000年末期創立,也有足夠的時間追趕前者。簡而言之,企業之間近乎沒有技術差距。根據Cochrane Collaboration,比較了38家植入物制造商和1,512位病人樣本,沒有明顯證據表明其中一間制造商的產品優于其他制造商。這38家制造商不僅包括全球頂尖的公司(如Dentsply,Astra Tech,Nobel Biocare和Straumann),也包括后來者(如Dentium和Megagen Implant)。這預示著韓國的企業與世界頂尖企業沒有明顯的差距。
也就是說,前者對于后來者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積累了更多表面技術相關的臨床試驗數據。牙醫認為臨床試驗數據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是為什么后來者很難進入市場。而韓國頂尖企業也積累了10-15年的臨床試驗數據,它們的競爭力已經離世界頂尖水平不遠了。
植入物的研發:改變焦點
考慮到表面處理技術在過去三十年只改變了一點點,似乎短期內不會有一項新技術顛覆目前的市場。由于幾乎98%的移植是成功的,所以表面處理技術的改善對于提高移植成功率可能沒有幫助,更有可能來自于牙醫技能的提高。在這種背景下,全球的植入物制造商改變了研發焦點,集中在數字化植入物(這是一種新型的手術)。
案例研究:Straumann的成功和Nobel Biocare的沒落
2006年,Nobel Biocare和Straumann分別自稱占據市場份額33%和26%,這兩家瑞士公司當時都是世界前三的制造商,擁有幾十年的臨床試驗數據以及走高端品牌策略。然而后來兩家公司有著不同的路徑。
NobelBiocare:2006年NobelBiocare是全球市場領導者。而新進者(如Osstem和Neodent)目標是中低端客戶,當時只有適度的技術實力,然而瑞士公司堅持自己的戰略只關注高端客戶。結果是市場份額從2007年的高峰80%下降到2014年的14%,最終NobelBiocare在2014年9月被Danaher(美國)收購了。
Straumann:2006年世界第二大的制造商,Straumann采取雙管齊下的方法,既針對高端市場,也關注中低端市場。它在2012年5月通過收購Neodent的股份(巴西最大的植入物制造商)建立中低端業務。在2014年3月,它還投資了MegagenImplant(韓國)的CBs。因此盡管它的市場份額在2010年下滑到19%,但是在2015年上升到了22%。
在頂尖企業之間幾乎沒有質量差距,也沒有很高的技術壁壘。換句話說,植入物越來越商業化了,所以難怪NobelBiocare堅持高端品牌的策略會導致它的沒落。
溢價和價值部分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頂尖制造商如Straumann和Zimmer Biomet將植入物市場分為:1)溢價部分;2)價值/折扣部分。在2015年,溢價和價值/折扣部分大概分別占據60%和40%的市場。后者從2000年開始上升,這個趨勢很有可能會加速,2017年預計價值/折扣部分會提高10-15%,而溢價部分增速只有3%。在新興國家,價值/折扣部分已經超過了溢價部分,注意力應該落到擁有競爭力的價值/折扣部分的公司。
Straumann定義溢價部分為,“基于創新,臨床試驗證明和全面的服務的價格溢價”。全球前四公司(Straumann,Nobel Biocare,Dentsply和Zimmer Biomet,共占據70%的市場)銷售價格為價值產品的1.5-2.0倍,然而,在我們看來,這種定價策略長期并不可持續,因為溢價和價值部分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
3. 植入物市場的關鍵主題:并購和整合
全球前五公司控制了69%的市場
全球有超過400家植入物制造商,但是前五家已經占據了69%的市場。如上所述,價值部分的后來者在2000年開始持續增長。即便如此,前五大公司市場份額實際上從2007年的67%上升到2015年的69%。
Straumann(瑞士,市場份額22%):純粹的牙科植入物制造商,產品集中在溢價部分。自從2010年開始通過收購新興國家的價值部分品牌去鞏固自身的市場份額,它已經是全球植入物制造商的標桿企業。通過收購CAD/CAM公司,公司建立了一個數字化植入物工作流程。我們相信公司2016年銷售額可達到8.3億美元(年增長率為11.3%),利潤率為24.4%(年增長率為2.8%)。
Danaher(美國,市場份額19%):世界第11大醫療設備制造商,Danaher覆蓋產品從診斷到生命科學和牙科。主要集中在牙科設備和成像領域,但是在2014年11月通過收購Nobel Biocare大舉進入植入物市場。牙科業務在2015年取得15%的利潤率,銷售額達到27億美元(占據Danaher總銷售額的13%)。
DentsplySirona(美國,市場份額12%):通過接管Sirona(全球頂尖的牙科成像設備制造商),Dentsply,全球頂尖的牙科設備制造商,成為了全球牙科醫療設備的領導者。在2011年,它通過收購Astra Tech進入植入物領域,并且在上一年通過收購MIS Implants(以色列)進入價值部分。我們相信2016年它的銷售額可以達到38億美元,利潤率為21.4%。
ZimmerBiomet(美國,市場份額11%):Zimmer在2015年收購了骨科植入物專家Biomet,使其成為全球第16大的醫療設備生產商。它的牙科業務銷售額2015年沖擊3.4億美元(占總銷售額的5.6%),而且很大一塊來自于植入物產品。
Henry Schein(美國,市場份額5%):Henry Schein是美國最大的牙科用醫療設備分銷商,通過收購植入物公司Camlog進入該領域,2013年通過接管BioHorizons進入價值部分。
市場通過并購進行重組
全球牙科植入物市場發生了大幅度重組,頂級公司通過并購尋求長期的增長。隨著溢價部分不可避免的增長減緩,進入新市場以及擴展產品陣容看起來更有必要。2010年市場更加分散,為了預測市場的走向,投資者需要看看頂級公司背后的并購活動。
并購原因(1):尋求價值部分的增長
世界最大的制造商通過收購新興國家當地的公司滲透到價值部分,Straumann和Dentsply Sirona在這個方向上最為積極。Straumann在2012年收購了Neodent(巴西的頂級植入物制造商),2013年收購了Medentika(德國),2014年收購了Megagen Implant(韓國),2015年收購了T-plus Implant(臺灣),2016年收購了Anthogyr(法國)。Dentsply Sirona在2011年收購了Astra Tech(瑞士),在2016年收購了MIS Implants(以色列),在2010年還買入了Dio 20%的股份(雖然目前股份比例已經下降到12.74%)。頂級公司對品牌形象非常敏感,它們認為推出自己的品牌是個累贅。基于這個原因,它們更樂意尋求并購去贏得價值部分的市場份額以及進入新興國家。
并購原因(2):成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牙科醫療設備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是“一站式服務”,每個頂級公司都希望成為一家可以滿足牙醫所有需求的公司,例如耗材、植入物、儀器和成像設備。他們的策略是通過強化牙醫的便利性和打包服務去提高銷售額。舉個例子,他們會把牙科椅或成像設備與植入物捆綁在一起銷售。為了在價格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生存下來以及滿足牙醫需要的服務質量,轉型為一家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幾乎是勢在必行。如果牙醫可以在一個銷售人員身上購買到他所需要的所有商品,他可以提高牙科診所運營和管理的效率。
Danaher和Dentsply Sirona正設法通過并購成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Danaher(牙科器械和成像設備的專家)2014年通過收購Nobel Biocare填補了植入物的空白。Dentsply(牙科器械和植入物專家)2016年通過收購Sirona Dental(牙科成像設備領導者)現了轉型。我們相信,“一站式服務”的出現對于產品組合少的公司是一個明顯的長期風險。
4. 牙科植入物市場即將起飛
2015-2023年全球市場預計年增長率為8.2%
全球植入物市場預計每年增長率為8.2%,從2015年的37億美元沖擊2023年的70億美元,主要由人口老齡化,新興市場的收入增長,可進行植入手術的牙醫越來越多,植入手術價格下降,植入物被醫保覆蓋(韓國),以及數字化解決方案提高效率所驅動。按照區域,亞洲地區最為突出,據估計中國成年人失去了30億顆牙齒(而韓國成年人只有1億顆)。北美市場也有強勁的增長潛力,植入物市場只占據全球的36%(而其他醫療器械則有42%)。隨著可進行植入手術的合格牙醫數量上升,北美市場應該可以增長10%。
增長驅動(1):人口老齡化增加了植入物的需求
衰老,是牙齒脫落的最大原因:人口老齡化對于牙科植入物是一個利好,因為這等同于牙齒缺失病人的數量增加。根據最近的一個研究,68%的55-64歲美國人已經失去至少一顆牙齒,18-24歲則為20%。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失去一顆牙齒的機會增加,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統計,18.6%的65歲以上老年人失去了他們所有的牙齒。
患者牙齒缺失的數量增加直接影響了植入物的需求量,然而短期內影響還是很小的。目前,45-55%的美國成年人已經失去了至少一顆牙齒。其中,僅有5-10%愿意接受治療,實際上只有45-55%已經治療了,而其中只有15-20%選擇植入物治療。簡而言之,只有0.3-1.1%的患者接受植入物治療。
隨著人口老齡化潛在的患者數量爆炸式增長:全球55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量從2010年的10億(15.5%)增加到2015年的12億(16.8%),預計2050年會達到26億(26.8%)。人口老齡化速度在東亞地區尤其快,包括韓國、日本和中國。我們相信這將是植入物的一個巨大的潛在需求。
遭受牙齒缺失的人口增加是一個積極信號,然而不包括西歐、韓國和巴西,因為只有15-20%的患者接受植入物治療。提高這個比例成為植入物制造商最迫切的挑戰,我們相信2020年將會到達25-40%。
增長驅動(2):新興國家中產階級收入增加
新興國家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利于植入物市場:根據OECD的數據,全球中產階級會從2009年的18億人口膨脹至2020年的32億,2030年的49億。亞洲增長率應該是最快的,中國應該會占據全球中產階級人數的20%(2009年為4%),超過了美國。印度和印尼的中產階級人數應該還會增加。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人數增加將會是牙科植入物產業增長的長期因素(因為目前大部分銷售額來自于發達國家)。
當人均GDP超過13,000美元,植入物的需求量增長會加快:每顆牙齒的植入需要花費1,000-4,000美元,因此收入的增加會帶動植入物市場的增長。韓國的植入物市場是在2000年初開始起飛,因為當時國家人均GDP達到13,000美元。在那之前,市場主要是昂貴的國外產品,每顆牙齒的植入成本為5m韓元。2000年早期當地企業(包括Osstem)進入市場,降低了材料成本。簡而言之,價格下降和收入水平上升加強了韓國的植入物市場。
這并不是說所有國家只要人均GDP超過13,000美元,植入物市場就會爆發。還有其他各種各樣因素,如牙醫滲透率,合格牙醫的數量,植入手術價格,患者意識等。
相比韓國2000年早期的情況,目前的大型新興國家(如中國、馬來西亞、俄羅斯和巴西)更加有利。植入材料成本已經下降,手術價格也下降到1.2m-2.0m韓元。基于此植入物市場增長所需要的人均GDP將低于13,000美元,盡管如此我們仍保守使用13,000美元的模型。北京和上海(人均GDP已經在2012年超過了13,000美元)可以看到對植入物的需求量迅速擴張,它的上升步伐取決于有資格醫生的數量。
增長驅動(3):有植入資格的牙醫數量上升
每100,000人牙醫數量vs植入物市場的規模:牙醫的滲透率上升對于牙科設備(包括植入物)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因為它意味著潛在客戶在增加。我們發現,中國牙醫數量以每年15,000人的速度增加(中國的牙醫滲透率只有韓國的四分之一)。
然而,大量的牙醫是不能保證植入物市場的增長,在一些牙醫和牙科設備滲透率高的國家(如日本和美國),它的植入物市場相對較小;而一些牙醫和牙科設備滲透率低的國家(如韓國和巴西),植入物市場相對較大。
有植入資格的牙醫數量vs植入物市場的規模:有植入資格的牙醫比例是植入物市場增長的核心指標,雖然缺失牙齒的患者是最終患者,但是買入植入物的是牙醫。所以有植入資格的牙醫數量增長意味著植入物需求的增長(包括種植體和基臺)。在韓國80%的牙醫具有植入資格,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相信韓國牙科植入物市場已經成熟(銷售量為412 per 10,000人)。在巴西,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有植入資格的牙醫,植入物市場增長強勁(銷售量為114 per 10,000人)。
美國的銷售量為75 per 10,000人,落后于德國(136),雖然收入水平相同,因為美國只有22%的牙醫具有植入資格。在中國,銷售量只有2 per 10,000人,它的有植入資格的牙醫比例只有11%。當美國和中國的有植入資格的牙醫比例增加,全球的植入物市場將會有爆發式增長。
增長驅動(4):植入手術價格下降
當有植入資格的牙醫數量增加,牙醫會通過降低植入手術的價格來贏得患者。韓國的牙科保健成本相比其他發達國家仍然很低,1990年代末,韓國的植入手術未被醫保覆蓋,因此每個牙齒的成本在5m韓元左右。因此高額的手術費用對牙醫有強烈的吸引力,牙醫積極去學習植入手術以提高他們的盈利能力,這導致了系統性培訓系統的誕生(如Osstem的AIC)。因此韓國有植入資格的牙醫比例比其他國家要高得多。一般來說有植入資格的牙醫比例越高,植入手術的成本會越少。
在很多國家(包括中國和美國),有植入資格的牙醫數量已經在增長,后續相關的成本下降應該會促使更多的牙齒缺失病人選擇植入物治療。
增長驅動(5):數字化解決方案提高手術效率
數字化牙種植的定義:數字化牙種植解決方案通過術前模擬使得更容易植入。牙醫可以收集患者的口腔和牙齦情況(通過3D掃描儀),得到精確的診斷和模擬手術(通過軟件)。這可以為牙醫得出最優的植入位置、角度和長度。在全球范圍內,30%的牙醫已經得到植入手術的資格,植入手術對于從業人員來說具有困難度和風險,而數字化植入解決方案則可以迅速普及。
優勢:
精準度更佳,通過導板技術將種植體放置在預先設定的位置,十分精準。安全性保障,軟件輔助,避免血管神經。在同一個病人之下,建立不同的治療方案,術前精確設計,術中精準控制。
舒適度優秀,微創不翻瓣(不切開,窗口小,無須縫合降低痛苦)技術,減小術后的腫脹和不適以及疼痛。
效率更快,一站式院內完成種植流程,所有種植牙程序都可以在院內完成。無需送往加工工廠,更省時間。
牙科手術指引(DentalSurgical Guide)的演變
牙科手術指引最先是由Nobel Biocare在2000年早期提出,但由于來自Panorama(1代)和CBCT(2代和3代)的圖像不夠精確,使得難以獲得患者個性化手術指引。然而,隨著2010年3D掃描儀和手術規劃軟件的出現,手術指引重新獲得進展。這項技術開始從第4代(石膏牙模具掃描)演變成第5代(規劃軟件使用來自口腔內3D掃描儀的數據到3D打印)。事實上,石膏模具對于患者來說是不方便的,而且在制作過程中會出現誤差,我們認為第5代技術會成為主流。
牙科植入物制造商正積極推進數字化植入,例如Dio的Dio Digital Center得到患者的數據,制作3D手術指引,然后發送給牙科診所。在未來,這一過程會在診所完成,這意味著都配備3D打印機和CAD/CAM設備。
數字化勢在必行
牙科數字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因為它可以提高牙科診所的效率,盈利能力,治愈時間,以及病人和醫生的便利度。長期來看,解決方案(3D掃描儀,規劃軟件和CAD/CAM的組合)會成為牙科植入物制造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頂級公司,如Straumann,Danaher和Dentsply Sirona正努力通過并購牙科成像公司去加強硬件,也通過投資去研發牙科軟件。
數字化仍需要時間
我們預計最終世界全部牙科診所都會引入數字化植入解決方案,但是由于下述三個理由,普及速度將會很緩慢:
臨床數據不足: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臨床數據去說服牙醫去使用數字化植入解決方案,而且口腔內3D掃描儀引入不到五年。
牙醫的猶豫:數字化植入解決方案對于患者來說確實提供了便利,但是否采用取決于牙醫。因為牙醫接受變化一般是緩慢的,所以數字化植入解決方案的進展可能是緩慢的。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公眾對數字化植入手術的意識,在韓國越來越多消費者對數字化植入感興趣是因為電視廣告。
價格昂貴:一個完整的數字化牙科診所需要配備口腔內3D掃描儀、規劃軟件、3D打印機和研磨車床,所有的這些大概要花費200m韓元,單單一部口腔內3D掃描儀也要30m韓元。Dio通過租賃的方式為牙醫提供3D掃描儀,盡量減少他們的成本。在新興國家,由于收入水平較低,所以數字化解決方案相對不流行,但如果價格下降將會加快普及速度。
Denfoline對32位牙醫的調查結果顯示,韓國的數字化普及率是全球最高的,但樣本規模較小可信度不高。但是15.6%受訪者說他們擁有3D掃描儀,21.9%在使用牙科手術指引。還有62.5%的受訪者表示將來會使用指引。盡管69.4%表示未來三年會購買一部或第二部3D掃描儀,但普及率仍肯能緩慢增長。
資料來源:SAMSUNG SECURITIES,Kevin Kim
資料編譯:廣東醫谷 研究員 賴志城
來源:牙科先鋒
相關資訊
- 換牙期間就能矯正牙齒了? 這2個問題比你想象的嚴重10倍!
- 618陽光笑臉無痛局麻儀Easy-‖ 賠本賺吆喝 快來圍觀
- 牙齒缺失危害大,拔牙要及時,不然問題會更多!
- 上頜后牙
- 上頜側切牙和上頜尖牙排列
- 平衡牙合調整
- 顳頜關節檢查
- 【口腔衛士】為什么要做角化牙齦手術及術后注意事項
- 溫兆倫成名曲《沒有你之后》
- 鄭州牙科醫院|鄭州唯美口腔 爛牙只剩壓根,是拔還是留?
推薦產品
- 宇森牙科手機
- 宇森牙科手機,宇森高速手機——鋼鐵俠,防回吸衛生機頭,避免交叉感染。防過壓結構,延長手機使用壽命。大扭矩,功率增加30%以上,大大提高切割速度,提高效率。
- 宇森45度拔牙手機
- 宇森45度仰角氣動/電動拔牙手機、電動馬達45度仰角拔牙手機(1:4.2),無氣排,防氣腫!手機頭部體積小,減少了對術者視線的阻擋!科貿嘉友全國服務熱線029-88651307,17791999852
- 宇森牙科種植機
- 宇森牙科種植機,國產牙科種植機,牙科種植機哪家的好?國產種植機當數宇森,可拆卸種植彎機 “保養大法”,學會它,壽命可再戰幾年!科貿嘉友宇森種植機陜西用戶咨詢熱線 029-88651307 1779199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