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體周圍軟組織成形(二)
三、軟組織游離移植技術
當即刻種植或其他原因導致局部轉瓣技術無法解決的軟組織缺損或凹陷,常采用腭部黏膜游離移植的方法進行軟組織重建。游離的腭黏膜瓣按其厚度可以分為全厚瓣和部分厚瓣,也可以切取黏膜下的結締組織瓣。
如果需要覆蓋即刻種植的牙齦缺損創面,則可用全厚瓣;如果為了重建種植體周圍一定寬度的附著齦時,可用部分厚瓣;部分瓣厚的成活率高,但抗機械創傷及抗收縮能力較全厚黏膜瓣差。
如果為了增加唇側唇側軟組織的厚度和豐滿度,可用不帶上皮的結締組織瓣或游離結締組織瓣。臨床研究表明,游離結締組織移植片的厚度在1.5---2mm才能避免移植片不出現壞死。因此,切取移植片時,供區黏膜厚度應不低于3mm。
對于個別由于先天性缺損、嚴重外傷、腫瘤術后等原因導致的特別嚴重的軟組織缺損,還可以采用全層或者斷層皮片進行游離移植來重建種植體周圍的軟組織。
臨床上一般選用軟組織較厚且沒有重要解剖結構的部位作為供體區,例如上頜前磨牙至第一磨牙腭側和上頜結節區域,此區域可以避開腭大孔周圍的神經、血管。但必須要保證供體區黏膜擁有足夠厚度。
四、軟組織引導再生技術
1、引導軟組織再生是指通過屏障膜或者軟組織瓣覆蓋和關閉軟組織缺損區的傷口,在屏障膜完全降解吸收之前引導周圍軟組織上皮細胞在屏障膜表面爬行生長,從而完成軟組織再生并關閉切口的過程。
臨床上,如果切口無法完全關閉,可將屏障膜置于黏膜底層,分隔黏膜與骨組織,防止骨面暴露污染,兩周后軟組織便可在屏障膜上爬行生長,直至切口愈合。引導軟組織再生經常與引導骨再生技術同時實施。
引導軟組織擴增 當種植體周圍垂直向軟組織量不足時,可以采用引導軟組織成形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引導軟組織形成技術是1995年由Salanma首先提出并運用到種植體周圍以增大軟組織量。它是運用牙周組織再生技術的原則,在種植牙一期手術植入種植體后,或二期手術時翻開軟組織瓣,在種植體上連接一定高度的愈合基臺,關閉軟組織瓣。由于愈合基臺在垂直向上對軟組織瓣有一個支撐作用,在牙槽骨骨面與軟組織瓣之間就會形成一個空間,有利于凝血塊生成及軟組織增大,以改善周圍軟組織的厚度及隆起度。
來源于北京北一
相關資訊
推薦產品
- DMG 哈尼格加聚硅橡膠印膜材料(輕體型)HonigumLight
- DMG 哈尼格加聚硅橡膠印膜材料(輕體型)HonigumLight
- 宇森無線根管治療儀C-SMART MINI
- 宇森經濟普及型無線根管治療儀C-SMART MINI,讓全天下醫師都能用上好機擴!科貿嘉友全國服務熱線029-88651307,1779199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