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與牙周組織
01 種植體周圍角化齦的獲得時期與方法
二段式種植法進行種植治療
齦膜聯合的外科手術時期與方法,受該部位與角化齦的質、量影響。下文將以Maynard與Wilson對天然牙角化齦量的研究為藍本,介紹Ono,Nevins角化齦分類法。該分類法將角化齦視為種植治療中有炎癥抵抗力的組織,并以擁有一定量的角化齦為目標進行分類。
[Ono,Nevins分類]
Type 1:角化齦充足
Type 2:角化齦稍微不足
Type 3:基本沒有角化齦
Type 1
角化齦充足(從種植體植入部位的舌側或是腭側角,到頰側的牙槽嵴上有超過5mm的角化齦)
▲圖3-1
第二次手術時可以通過齦瓣根尖側移動術(APF),增大頰側的角化齦寬度。APF:齦瓣根尖側移動術。
Type2-Class1
從種植體植入部位的舌側或是腭側角,到頰側牙槽嵴上的角化齦不足5mm,但種植體植入部位的舌側角化齦充足
▲圖3-2
頰側無角化齦,牙槽嵴有少量角化齦。這種情況下,必須在第二次手術時進行游離齦移植術(FGG),以增大角化齦。FGG:游離齦移植術。
Type2-Class2
從種植體植入部位的舌側或是腭側角,到頰側牙槽嵴上的角化齦不足5mm,且種植體植入部位的舌側角化齦較少。
▲圖3-3
頰側幾乎沒有角化齦,牙槽嵴到舌側有一定程度的角化齦,如果不想在第二次手術時損傷這些角化齦,可以對角化齦的頰側端至舌側區域進行齦瓣根尖側移動術,并對頰側進行游離齦移植術。
APF:齦瓣根尖側移動術。
FGG:游離齦移植術。
Type3-Class1
預定植入種植體的部位幾乎沒有角化齦
▲圖3-4
牙槽嵴頂部和頰側均沒有角質化組織。與Type2相同,進行游離齦移植術,獲得角化齦。
Type3-Class2
基本沒有角化齦(第一次手術后,種植螺帽露出,頰舌側的角化齦喪失)
▲圖3-5
第一次手術后,螺帽露出,頰舌側的角化齦喪失,第二次手術時對頰舌側進行游離齦移植術以獲得角化齦。
Type1
的病例(病例2):種植體周圍角化齦充足,第二次手術時進行APF的病例
▲圖4-1 ▲圖4-2
圖4-1 缺損牙槽嵴的頰側面照。頰側的角化齦寬度并不充足。
圖4-2 (牙合)面照。頰側角化齦較少,但是舌側到牙槽嵴 頂有5mm以上的角化齦(Type1)
▲圖4-3 圖4-4
圖4-3 第二次手術時的(牙合)面照。通過向根尖側移動頰側的角化齦,保留舌側原有的角化齦的方式,頰舌側同時獲得充足的角化齦。
圖4-4 二次手術完成后的(牙合)面照。
▲圖4-5,6
圖4-5 取模前的狀態。頰舌側角化齦充足。
圖4-6 佩戴最終修復體時的頰側面照。菌斑控制良好。
Type2-Class1
的病例(病例3):頰側的角化齦較少,舌側到頰側之間的角化齦寬度在5mm以下,頰側進行FGG(游離齦移植術)的病例。
▲圖5-1,2
圖5-1 缺損牙槽嵴的角化齦較少,舌側到頰側之間的角化齦寬度在5mm以下(Type2-Class1)。
圖5-2 從腭側采集游離齦移植片,通過FGG(游離齦移植)將其移植到頰側,保留舌側原有的角化齦。
▲圖5-3,4
圖5-3 第二次手術時的頰側面照。進行FGG時,需修整受瓣區,確保移植片不會移動,并且需緊密地縫合、固定移植片。
圖5-4 FGG(游離齦移植)后4個月的頰側面照。獲得了充足的角化齦。
▲圖5-5,6
圖5-5 同時期的(牙合)面照。舌側也有充足的角化齦。
圖5-6 佩戴最終修復體時的頰側面照。
Type2-Class1
的病例(病例4):存在一定程度的角化齦,但是頰側牙槽嵴有凹陷,CTG聯合APF的病例
▲圖6-1
頰側角化齦較少,頰系帶高位附著。
▲圖6-2
同時期的曲面斷層片。
▲圖6-3
種植體植入后的X光片
▲圖6-4,5
圖6-4 第二次手術前的(牙合)面照。牙槽嵴頂到舌側之間有一定程度的角化齦,但是頰側有凹陷,在這種狀態下進行治療,會遺留牙槽嵴形態異常的問題。
圖6-5 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舌側的角化齦,頰側使用內斜(從舌側向頰側)切開的方式,從舌側切開牙槽嵴的角化齦,形成半厚瓣。
▲圖6-6,7
圖6-6 從上頜腭側采集移植片。
圖6-7 為增大牙槽嵴、獲得角化齦,在頰側使用吸收性縫合線對移植片進行骨膜縫合,之后在移植片上蓋上齦瓣,縫合并固定在根尖側。
▲圖6-8,9
圖6-8 第二次手術完成后的(牙合)面照。
圖6-9 第二次手術后2個月,頰舌側都獲得了充足的角化齦,頰側牙齦的形態呈現凸面狀。
圖6-10 佩戴最終修復體時的(牙合)面照。
Type2-Class2
的病例(病例5):頰側基本沒有角化齦,因此頰側進行FGG,舌側利用原有的角化齦,通過APF進行治療的病例。
▲圖7-1,2
圖7-1 Type2-Class2的病例,頰側牙槽嵴基本沒有角化齦,需要增大角化齦的寬度。
圖7-2 第二次種植手術時佩戴愈合基臺后的狀態。舌側進行APF,頰側進行FGG以獲得角化齦。
圖7-3 第二次手術后3個月的狀態。頰舌側都有足夠的角化齦。
▲圖7-4
第二次手術后4個月的狀態,口腔前庭較深,舌側角化齦寬度充足。
▲圖7-5
佩戴最終修復體后的舌側面照。有充足的角化齦,易于控制菌斑。
Type2-Class2
的病例(病例6):由于牙槽嵴的角化齦寬度不足,因此頰側進行FGG、舌側進行APF的病例。
▲圖8-1,2
圖8-1 缺損牙槽嵴的頰側幾乎沒有角化齦。
圖8-2 (牙合)面照。從牙槽嵴到舌側的區域內有一定程度的角化齦,但是角化齦寬度不足。(Type2-Class2)。
▲圖8-3,4
圖8-3 在腭側采集移植片,然后在頰側進行FGG。
圖8-4 將原有的舌側角化齦移向根尖側,以增大角化齦。
▲圖8-5,6
圖8-5 佩戴上部基臺時的(牙合)面照。獲得了充足的角化齦。
圖8-6 佩戴最終修復體時的(牙合)面照。
Type3-Class1
的病例(病例7):植入種植體前,牙槽嵴幾乎沒有角化齦,在植入前進行FGG獲得角化齦的病例
▲圖9-1
頰側和牙槽嵴幾乎沒有角化齦(Type3-Class1)
▲圖9-2,3
圖9-2 全損牙槽嵴的頂部,將牙齦移植片固定在頰側方向。待牙齦愈合后植入種植體。
圖9-3 牙齦愈合后的狀態。缺損牙槽嵴和頰側均獲得了角化齦。
▲圖9-4
佩戴最終修復體時的狀態。
Type3-Class2
的病例(病例8):種植體植入后,由于覆蓋螺絲露出導致角化齦喪失,在第二次手術時頰舌側進行FGG的病例。
▲圖10-1,2
圖10-1 頰側和牙槽嵴有角化齦的存在,但是愈合期間內覆蓋螺絲露出(Type3-Class2)
▲圖10-3,4
圖10-3 第二次手術前的(牙合)面照。
圖10-4 為了在頰側、舌側進行FGG,在上頜腭側采集大塊移植片
▲圖10-5,6
圖10-5 第二次手術后的舌側面照。遠中側進行APF,近中側進行FGG。
圖10-6 頰側也進行FGG,縫合后確認移植片不會移動。
▲圖10-9,10
頰舌側都獲得了充足的角化齦,菌斑控制狀態良好。
▲圖10-7,8
圖10-7 術前。
圖10-8 術后。種植體周圍獲得了充足的角化齦。
▲圖10-11,12
佩戴最終修復體后2年的狀態。頰舌側角化齦寬度均充足。
▲圖10-13,14
圖10-13 佩戴最終修復體后16年的狀態。
圖10-14 同時期的(牙合)面照。
來源;中華口腔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