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佐林:種植牙的優點及適應癥
什么是人工種植牙呢?種植牙也叫人工種植牙,并不是真的種上自然牙齒,種植牙而是通過醫學方式,將與人體骨質兼容性高的純鈦金屬經過精密的設計,制造成類似牙根的圓柱體或其他形狀,以外科小手術的方式植入缺牙區的牙槽骨內,經過2-6 個月后,當人工牙根與牙槽骨密合后,再在人工牙根上制作牙冠。因不具破壞性,種植牙已被口腔醫學界公認為缺牙的首選修復方式。種植牙由于人工牙深植牙骨內,可承受正常的咀嚼力量,功能和美觀上幾乎和自然牙一樣,因此,被人們稱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種植牙的條件是什么呢?①牙床骨要有一定寬度和高度,因為一般人工種植
-
-
種植牙植體有哪些種類
植體是種植牙的關鍵部分,種植牙的植體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 1、空心的圓形種植體。臨床上較為少用。 2、葉狀種植體。葉狀種植體主要用于后牙缺失的種植。根據缺牙部位、缺牙數、和局部牙槽骨的形態設計成各種種植體;一般用純鈦制成,也可以有一段式或二段式兩種。主要適用于刀刃狀牙槽骨或牙槽骨高度不足。葉狀種植體的主要優點是植入術破壞骨質較少,與骨接觸面積大,葉片較薄,植入后頰舌側支持骨較厚,穩定性好,對于特殊部位可隨需要而定,設計靈活。 3、螺旋狀種植體。有錐狀和圓柱狀兩種,其中圓柱狀的較為常用。其材料最為多見的
-
-
全口種植修復
科貿嘉友口腔
-
-
全瓷牙? 值得選擇
科貿嘉友口腔
-
-
【口腔技術知識分享】根管治療中,有效避免遺漏根管的幾個方法
張成飛、王嘉德兩位醫生曾在《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4 年 7 月第 39 卷第 4 期發表《根管治療的特殊問題與對策》,分享了一些根管治療中的經驗和技巧,對現在的牙體牙髓科醫生來說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在此摘編兩位醫生的觀點,以饗讀者。因摘編有所縮略,詳細操作方法請參考原文。遺漏根管的發現X線根尖片是判斷遺漏根管的主要手段。不論X線投照角度如何,當牙根內只有1個根管時,根管的影像總是位于牙根的中央。當X線片顯示根管影像不在牙根中央時,應高度懷疑有其他根管的存在。X線偏移投照(近中或遠中)最能有效顯示和判斷遺
-
-
誰將引領下一代牙科材料技術?
在口腔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口腔材料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甚至完全改變口腔醫學面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學家們也一直嘗試將這些新科技應用于口腔疾病診療中,最近有哪些研究取得進展?誰又將引領下一代口腔材料技術呢新型納米復合樹脂據科技日報記者華凌報道,巴西金邊大學研究人員用二氧化硅和氧化鋯等混合納米顆粒制成可修補牙齒洞隙的復合樹脂,比金屬替代品更類似于牙本質,且不會使牙齒松動或斷裂。這種納米復合樹脂或將引領下一代牙科材料技術。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技術動向》上。研究人員說:這只是一個開始。新型應用納米技
-
-
驚人秘密:一顆牙齒竟然斷送了國民一代梟雄
“牙疼不是病,病起來要人命”,這句話說明了牙病也可能會導致很嚴重的后果。但是,事實上很多人真的牙疼了卻不愿意花錢看牙醫,往往抱著僥幸的心態去綜合門診拿點消炎藥什么的對付一下。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很可能你為了暫時節省一點看牙的醫療費用,從而導致更加嚴重的牙病,甚至危害到你的生命。不說可能你還不相信,下面就是一代梟雄吳佩孚因牙病喪命的驚人秘密:1939年12月4日,前北洋軍閥巨頭吳佩孚因牙病死于當時已經被日本人占領的北平。死亡前,日醫用手術刀在其浮腫的右腮下氣管與靜脈的部位一刀割下,血流如注
-
-
生活小巧
廚房篇1.快速地分離蛋清和蛋黃2、土豆皮太難剝?先用100度開水燙5秒,再放到45度溫水里(土豆好慘),輕輕一拉,搞定啦!3、不用的雞蛋紙托盤不要扔,可以放各種瓶子哦!4、拿掉包菜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暴力!食物篇:1、薯片零食的的正確打開方法,再也不會掉得滿地渣渣了2、芒果快速去皮3、吃石榴的正確方法4、原來橙子是這樣吃的生活篇1、WIFI信號差?找個可樂罐剪開,放上去,超級WIFI信號發射器就是這么簡單!2、各種插頭總是容易扯開,這樣打個結就OK啦!3、釘釘子害怕砸到手?找個夾子來幫忙4、不用皮筋也可以扎頭發,妹子
-
-
女星矯正牙齒 實拍畸齒矯正手術全過程(視頻)
科貿嘉友口腔
-
-
如何拔除近中阻生下頜第三磨牙?
作者:沈宇 馬志貴 張瑛 楊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口腔醫學院口腔外科拔除近中阻生的下頜第三磨牙是口腔外科常見手術,近中阻生的下頜第三磨牙由于其近中鄰牙阻力及遠中骨阻力,直接拔除創傷較大,拔除過程中去骨、分牙等操作可能對鄰牙及顳下頜關節造成損傷,特別是低位近中阻生的第三磨牙,其牙根位置常與下牙槽神經(inferior alveolar nerve,IAN)關系密切拔除過程中可能損傷下牙槽神經管,導致下唇麻木給患者生活造成不便。我們采用微創正畸牽引裝置,在不切開翻瓣的情況下,通過自制正畸裝置直立近中阻
-
-
上頜中切牙獨牙癥一例
上頜中切牙獨牙癥(solitary median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syndrome,SMMCI)是指在胚胎發育的第35~38天受到不明因素的影響,致顱骨、上頜骨及牙列、鼻腔氣道等頭部中線組織結構異常,或腦部(前腦無裂畸形)及身體其他中線組織器官異常,口腔的顯著特征是上頜中切牙僅有1顆。新生兒的患病率為0.002%,較罕見。1.病例介紹:患者女性,6歲,因上頜乳中切牙膿腫就診。口腔檢查:上頜1顆乳中切牙,牙冠較寬,左右對稱,異于正常上頜乳中切牙(圖1),伴有根尖膿腫。X線片檢查:未
-
-
一圖讀懂?l 拔智齒前應了解的六個問題
嘉友科貿
-
-
口腔黏膜病分類,看看你知多少?
一、基本病理變化1.過度角化和角化不良(1)過度角化:過度角化也稱角化亢進,是指黏膜或皮膚的角化層過度增厚,臨床上為乳白色或灰白色。在組織學上可分為過度正角化和過度不全角化兩種。過度正角化是角化層增厚,細胞界限不清,細胞核消失,形成均勻性嗜伊紅染色的角化物,伴有粒層增厚且透明角質顆粒異常明顯;過度不全角化為增厚的角化層中胞核未分解消失,粒層增厚不明顯。(2)角化不良:角化不良也稱錯角化,為上皮的異常角化,在上皮棘層或基底層內個別或一群細胞發生角化。角化不良有兩種情況:一為良性角化不良,多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釘突中出現;
-
-
上頜竇外提一例
科貿嘉友口腔
-
-
烤瓷備牙時排齦技術
修復體邊緣的放置過去曾有許多爭論,大多數學者認為應置于易被清潔的區域。因此齦上邊緣最符合生理要求。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齦上邊緣不易滿足患者及修復條件的需要。諸如:前牙區齦上邊緣設計即使使用全瓷及頸瓷等技術也不易充令滿足美觀要求;當存在齦下齲壞及充填體,冠折至齦下,釉牙骨質界及根部敏感以及臨床冠過短需頸部外形固位時,不得小改變邊緣位置的設計,采用齦下邊緣。如何才能在這種不利于組織保健的設計時盡可能保持周圍組織的健康,是我們面臨的臨床難題。本文摘抄《采用排齦線排齦減少臨床對牙周組織的損傷》,幫助實現最大的組織健康。1.牙
-
-
中醫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
復發性口腔潰瘍是臨床常見病,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口腔潰瘍不僅僅是口腔疾病,“有諸內,必形諸外”,也是臟腑功能失調的外在表現,治療必須抓住內在本質,才能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 典型病案 患者,女,46歲,因反復出現口腔潰瘍2年,伴神疲乏力就診。 患者2年來口腔內反復發生潰瘍,時作時止,發時潰瘍處疼痛不適,影響進食、睡眠,曾服用維生素B2、一清膠囊、黃連上清丸等藥,并局部噴灑錫類散或西瓜霜噴劑,可暫時緩解疼痛,促進潰瘍面愈合,但不能根治,在勞累時易復發。因勞累致口腔潰瘍復發就診,疼痛不適
-
-
種植牙成功標準
國內外學者對種植體臨床成功標準進行了長期研究,但到目前為止,這一問題仍處于爭論階段,且不斷在完善中。下面列出常見的兩項標準,供大家參考。一、Albrektsson和Zarb標準(金標準)Albrektsson和Zarb在1986年提出了牙齒種植體成功的標準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可,使用的最為廣泛,被當做種植體成功與否的“金標準”。1、種植體在行使功能時無任何臨床動度;2、種植體周無X線透射區;3、種植體修復1年后垂直骨吸收每年應小于0.2mm;4、種植體周黏膜組織健康;5、種植體成功率:5年末
-
-
CT在口腔診所智齒拔除的應用
歷史的長河緩緩地流淌在21世紀,科學技術猶如錢江浪潮一樣洶涌前行,口腔診所的影像診斷已從二維平片時代跨入了三維CT時代。它帶給這時代牙醫的是更多的自信和幸福感,這是前輩們所夢想的,因為我們能借著這立體的影像能和患者在無創條件下一起探知上帝在人類身上的痕跡。曾有這樣一位痛苦的中年患者,因雙側胸悶不適困擾二十余年,多處求醫無果,一次偶然體檢的機會,拍得口腔曲面體層片(全景片,圖一),顯示下頜雙側各有一顆水平埋伏阻生智齒,醫生建議擇期拔除。但患者更關心此二顆智齒是否是引起自己不適癥狀的原因,均被告知不敢肯定,無法從西醫角
-
-
鐘佳溪:正畸治療不可忽視的副作用——牙根再吸收
對牙根再吸收的研究持續了一個多世紀。 一般被認為是正畸治療的一個不可避免的副作用。當正畸力中斷或減低到某個水平以下時,牙周組織中的修補過程即開始,并隨著時間而加強。生物和機械因子影響正畸誘導的炎癥性牙根吸收的嚴重程度。臨床醫師能夠通過控制機械誘因來減小牙根吸收的副作用并啟動修復。 有15%的人在正畸治療前就已經發生牙根吸收,這與激素失衡和飲食缺乏有關。正畸治療后12個月,牙根再吸收的發生率增加到73%,有25%的正畸治療患者根尖吸收超過2mm,約5%的人發生超過5mm的嚴重吸
-
-
【精華】修復臨床操作的小技巧討論集錦
1,做后牙長橋時,一般會先試戴底層冠。有時候因為備牙就位道不好或者鑄金收縮出現底層冠無法就位或者就位不完全或者有翹動,萬不得已時會調磨內冠組織面。該調哪里呢?如果用咬合紙來指示,往往因為有磨擦擠壓而不準確,這時候可以試試這個辦法:調一點流動性好的印模材料(藻酸鹽就可以),填在底層冠組織面和橋體組織面,試戴盡量就位,干了以后取下來,仔細觀察兩個位置:1,冠組織面的側壁是否有印模材料特別薄的地方?如果有(大多可能出現在基牙的近遠中壁以及軸線角處),那就是影響就位的高點,先不急著把印模材料都去掉,照著那個地方仔細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