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種植#種植體折斷---預防[ 06-15 17:27 ]
- 制作牙種植體的材料需要滿足以下要求:必須選用生物相容性較好的材料;必須能夠維持原有的機械性能,以來抵抗口頜系統范圍內預期的力;必須能明顯地承受咀嚼力,且能在機體異常負重的情況下能夠承擔咀嚼力,如磨牙癥能產生較與正常咬合力更長時間、更大的咬合力。由于骨結合最早報道于Ⅰ型工業純鈦種植體,且這些種植體在長達15年時間內應用得很好,所以假定Ⅰ型工業純鈦種植體的力學特性常規適合有良好骨結合的骨內種植體是符合邏輯的。其他Ⅱ~Ⅳ型工業純鈦種植體顯示出與Ⅰ型種植體一樣或者更好的力學性能。鈦合金也通常表現出比工業純鈦種植體更好的力學
- 【口腔種植】種植義齒的修復技術[ 06-15 14:18 ]
- (一)金屬材料金屬材料在修復領域中占主導地位,其強度與硬度高為修復體長期行使功能的重要保證。金屬的鑄造技術能制作形態更為復雜的種植義齒的支架,由于種植義齒精度要求極高被稱之為精密鑄造。1、純鈦鑄造技術純鈦以生物相容性好、韌性佳、比重輕、彈性模量低、無金屬味是良好種植修復金屬。但純鈦熔點高、與包埋材料高溫反應強烈、黏張力大、鑄造收縮率為2.0%,因此,純鈦的鑄造率較低,易產生內部缺陷、表面脆化等成為鑄造難點,故需要特殊的與補償鑄造收縮率匹配的專用鑄造包埋材料、高性能的鑄造設備和專門的工藝水平。2、貴金屬鑄造技術貴金屬
- 種植支持式修復的相關牙合學考量[ 06-14 13:55 ]
- 牙列缺損的修復中,種植體支持式和牙支持式修復在治療計劃和治療方法上有一些基本的差異:牙支持式修復中,通常要求牙齒及其牙周支持組織在其正確的位置上,或者需要先通過正畸調整它們的位置和方向。和咬合有關的修復往往也要基于相對應的牙槽骨和基牙來制定治療方案。而種植體支持式修復,需要結合考慮其支持組織和所要恢復的牙位。該修復最初是在模型上,依據理想的生物力學、美學及標準咬合,用蠟或樹脂制作修復模板,來制定種植體支持的修復計劃。種植支持式修復可用于單顆牙缺失的修復、單顆或多顆牙造成的牙列缺損、牙列缺失修復、種植體支持式覆蓋義齒
- 做種植牙的醫生必須了解的幾個重要的基本數據[ 06-14 10:34 ]
- 種植體的位置是最關鍵,只有牙根的位置正確,才可以確保種植牙冠的長期穩定。下面是關于種植牙位置最基本的數據,每個做種植牙的醫生必須了解的數據。1、近遠中位置在研究模型上或口腔中測量缺失牙的近遠中徑,如果在美學區域,主要是上前牙,缺牙區的近遠中徑與對稱牙大小相同,如果不同,建議使用矯正或者修復的方法確保同名空間相同。種植牙之間需要至少3mm距離,種植牙與天然牙的之間距離至少有1.5毫米。實際近遠中徑減去這些數據,確保有足夠空間種植合適大小的種植體。圖表中表示的是CEJ下方2mm的牙齒大小。如果空間不夠,可以考慮牙齒矯正
- 【口腔種植】最全的種植牙醫患溝通,值得收藏![ 06-14 10:23 ]
- 種植牙介紹 種植牙是20世紀牙科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自瑞典教授Per-Ingvar Branemark發現鈦能與骨組織整合成一體到現在,現代種植牙僅30余年歷史,但種植牙在牙科領域的發展卻速度驚人。自Per-Ingvar Branemark教授于1965年給瑞典人Gosta Larrson先生種下第一顆種植牙至今,僅Nobel Biocare公司就生產了的約700萬顆種植牙種在了病人口內。目前全世界生產種植牙的公司已超過100家全球范圍內還在以驚人的速度擴增。種植牙(Implant)就是將
- 上頜竇黏膜增厚的種植治療(病例)[ 06-13 17:34 ]
- 問題和討論患者,78歲,男性 ,因6 牙齦腫脹來院,檢查見牙根周圍因牙槽骨缺損表現為透過影像(圖1)。在制訂治療計劃時,對于因重度牙周炎、慢性根尖周炎、牙根折斷等原因導致的牙齒缺失需要行上頜竇底提升術的病例,不能單純考慮缺牙區,要同時考慮鄰牙狀態,并用CBCT確認上頜竇底黏膜是否有增厚,這是非常重要的。該病例,根據CBCT能夠觀察到上頜竇底黏膜增厚,拔牙即刻植入感染幾率較高。計劃拔牙后4~8周,拔牙窩牙齦上皮愈合但拔牙窩未消失時(拔牙后早期植入)植入種植體(圖2)。圖1 CBCT影像確認是由6 引起的上頜竇底黏膜增
- 機械并發癥——由于種植體植入位置不佳(如植入角度不當)導致的并發癥[ 06-13 17:24 ]
- 引言大量的文獻報道了骨結合種植體有很高的成功率,但是還是無法避免并發癥以及失敗的產生。并發癥是指繼發于種植外科手術或者修復過程中或治療后的問題。并發癥的發生往往提示治療方法不當,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也并非如此。除此之外,并發癥的發生往往不等于失敗;事實上,大部分并發癥的出現尚未導致種植體的失敗。但是,這些并發癥常常帶來一些煩惱,因為我們無法預測并發癥的到來,我們需要花費額外的心思針對意料之外的,有時甚至是緊急的情況進行處理。種植體成功的定義是種植體沒有松動;種植體周圍沒有X線透射影;在種植體植入第一年后每年垂直骨吸收不
- 【口腔種植】修復加載時機的選擇[ 06-13 17:14 ]
- 目前,臨床上植入種植體后,常規在一段愈合期之后再進行永久性修復,在這期間,種植體不承受咬合壓力,不行使功能負荷。在上頜,此愈合期約4--6個月,下頜3個月左右,其目的主要是使種植體在植入初期保持穩定。2002年5月在巴塞羅那召開的國際種植研討會對以下名詞作了定義即刻種植:種植后48小時內進行修復,種植體不參與咬合接觸(定義48小時并沒有特殊的生物學意義,而是臨床修復操作過程的可行性)即刻負載:種植后48小時內進行修復,種植體上的修復體參與咬合負載傳統負載:種植體在經過3--6個月的愈合期之后進行修復負載
- 下頜選擇種植覆蓋義齒修復,但附著齦不足(病例)[ 06-13 13:50 ]
- 問題和討論患者,70歲,男性,主訴是下頜總義齒固位力差來院就診。計劃植入2顆種植體,行種植體支持式覆蓋義齒修復。初診時,口內所見(圖1),曲面斷層片顯示(圖2),患者植入區骨量不足,前庭溝深度不足,附著齦的量不足。圖1 初診時口內所見。圖2 初診時曲面斷層影像。處理方法沿牙槽嵴附著齦中線處切開至黏膜下層(圖3),向根方分離半厚瓣,用可吸收線將半厚瓣行根方固定(圖4),完成附著齦的根方移動。術后用印模材調整總義齒的內側面(使之適應創口)。術后1周,創面已經有新鮮上皮覆蓋(圖5)。術后2周,可以看見新鮮角化牙齦的形成(
- 與種植體植入位點不佳有關的修復并發癥---牙合齦向問題(植入深度)[ 06-13 10:25 ]
- 植入深度是指種植體的牙合齦向位置;對于解決種植體植入位置及角度問題,它是一個強有力的補充機制。增加植入深度,可以增加可利用的操作空間,有利于形成一個逐漸過渡的修復體的軸面外形。在設計種植體的牙合齦向位置時,必須考慮一些因素:包括牙合間距離、牙槽骨水平,組織厚度、種植體位置不良或者傾斜、鄰牙后續拔除的影響。牙合間距離牙合間距離的考慮,對于保證成功的修復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種植手術之前,可以通過對研究模型的觀察進行評估。在種植體植入的過程中,很難確定患者的牙尖交錯位,因此對可用修復空間的計算可能發生錯誤。手術期間,很容
- 與種植體植入位點不佳有關的修復并發癥---角度問題[ 06-13 10:20 ]
- 角度問題種植體植入牙槽骨時,鉆頭的方向決定了種植體的角度。
- 【口腔種植】種植義齒修復的支持形式[ 06-12 17:40 ]
- 種植義齒修復的修復方式根據種植體植入數量、植入位置、植入方向、骨量骨質情況、天然牙殘留情況、牙槽嵴吸收情況、頜一牙合情況等千變萬化,其修復的分類也各有所長,而按種植體支持形式分類合現行種植義齒概念,其修復設計、制作步驟及工藝流程也按此分類。(一)單個種植支持盡可能在一個缺失牙區域植入一個種植單位為單個牙冠修復方式,這種單個種植修復方式不需要以固定橋形式與天然牙或另一端種植體連接,有利于咬合力的分散和保持種植義齒的動態平衡。種植基樁與牙冠可分為有螺栓的可卸活動連接和黏骨連接,可卸活動連接
- 【口腔種植】口腔種植體修復后的11項臨床檢查[ 06-12 17:38 ]
- 種植體修復后應規律復診,進行全面檢查。根據各項檢查指標,正確判斷種植體周圍的軟硬組織以及各部結構的狀態;其次,應徹底清潔種植修復體和余留的天然牙;最后,要強調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并教會患者正確維護口腔衛生的方法。正常情況下,第一年應分別在修復后一周、一個月、3個月、6個月和一年時復診;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復診一次。每次復診拍攝一張X線片,或每年拍攝一張X線片。1、問診一般第一次復診在種植體修復后一周進行,患者經過一周的使用,會發現一些使用上的問題。醫師應主動詢問種植修復體的使用情況,患者的自覺癥狀和滿意度,如咀嚼
- 種植體周圍炎的外科治療[ 06-12 17:19 ]
- 種植體外科治療技術是基于牙周骨缺損外科治療的基礎上的。在種植體周圍病的外科治療前后,抗菌素的應用十分重要。常用的抗菌素是強力霉素和甲硝噠唑。也可根據實驗室的細菌敏感試驗來決定用哪種抗菌素。外科治療是目前國內外治療種植體周圍炎導致支持骨喪失的最普遍的一項技術,切除性手術使袋變淺,修整骨外形,清除種植體表面的菌斑牙石使之光潔;再生性手術,使種植體周圍的骨有再生。膜誘導組織再生術、骨移植術能有效地填補骨缺損、改善軟組織形態,增加種植體周圍骨組織新生骨量和再次骨結合率,種植體的穩固性得到了提高。一、種植體周圍骨缺損的類型一
- 蔣氏口腔醫師風采系列報道(五)左下六七即拔即種病歷分享[ 06-08 14:12 ]
- 左下六七即拔即種病歷分享治療地點:大慶蔣氏口腔 ;種植醫師 特聘專家:苗波修復醫師:張型影修復廠家
- 與種植體植入位點不佳有關的修復并發癥---種植體正確的三維位置[ 06-07 17:07 ]
- 引言種植體的骨結合是一種可預期的治療方式;但是當種植植入位點不佳時,也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修復并發癥,影響著種植義齒修復的成功及遠期效果。種植植入位點在一個或多個三維方向(如頰舌向,近遠中向,冠根向)上的偏差,會產生一些后遺癥。因而,從種植體植入到選擇修復方案期間,需要判定植入的種植體是否存在位置、角度以及深度不當等影響后期修復的因素。本章將討論如何彌補種植體植入位點不佳所帶來的問題,以期獲得臨床可接受的修復效果。種植體正確的三維位置理想的修復體需要理想的種植位點。因此,在植體植入時,我們需要考慮3個因素:位置、角
- 種植體植入位置不佳所致美學并發癥的治療[ 06-07 10:11 ]
- 種植體植入位置不佳所致美學并發癥的成功治療取決于植入位置偏倚的程度和種植體的設計。在告知患者可選擇的治療方案時,一定要謹慎討論治療的局限性,盡量保守地談治療的可預測性。以下部分將討論不同植入位置不佳的治療方法,特別強調治療的局限性。減小種植體平臺直徑若不恰當地選擇了一個平臺直徑過大的種植體,有時候也可以通過仔細預備肩臺來減少平臺直徑。這僅適用于軟組織水平種植體(圖8.21a~c)。基于這些種植體的設計特點,肩臺直徑只能減少大約不超過0.5mm。因此減小肩臺近遠中方向直徑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圖8.21 (a)種植體安裝
- 骨增量 by Jerry C. Lin, DDS, DMSc[ 06-06 19:03 ]
- [中德字幕] Tim Bendzko - Ohne zurück zu sehen
- 口腔種植體修復后的11項臨床檢查[ 06-03 17:10 ]
- 【摘要】種植體修復后應規律復診,進行全面檢查。根據各項檢查指標,正確判斷種植體周圍的軟硬組織以及各部結構的狀態;其次,應徹底清潔種植修復體和余留的天然牙;最后,要強調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并教會患者正確維護口腔衛生的方法。正常情況下,第一年應分別在修復后一周、一個月、3個月、6個月和一年時復診;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復診一次。每次復診拍攝一張X線片,或每年拍攝一張X線片。1、問診一般第一次復診在種植體修復后一周進行,患者經過一周的使用,會發現一些使用上的問題。醫師應主動詢問種植修復體的使用情況,患者的自覺癥狀和滿意度
- #口腔種植#口腔種植維護治療的相關并發癥[ 06-02 17:13 ]
- 種植體的維護階段既包含保持種植體周圍軟、硬組織健康、完整的預防保健護理,又包含維持修復功能和美觀的措施。這一階段是接受種植治療患者所經歷的與種植相關的最長階段,并且對種植義齒的長期預后有最大影響。預防保健護理的最終成功始于診斷和治療計劃時期。內源性因素,如菌落、功能性咬合和咬合習慣產生的牙合力、系統性疾病的影響、骨和軟組織解剖結構,和其他因素,如種植體特點、種植體植入和修復設計,都會影響所需的維護治療和預后。 維護期所遇到的并發癥最常見的是種植體周圍軟、硬組織的改變
- 種植體折斷---預防[ 05-27 17:11 ]
- 制作牙種植體的材料需要滿足以下要求:必須選用生物相容性較好的材料;必須能夠維持原有的機械性能,以來抵抗口頜系統范圍內預期的力;必須能明顯地承受咀嚼力,且能在機體異常負重的情況下能夠承擔咀嚼力,如磨牙癥能產生較與正常咬合力更長時間、更大的咬合力。由于骨結合最早報道于Ⅰ型工業純鈦種植體,且這些種植體在長達15年時間內應用得很好,所以假定Ⅰ型工業純鈦種植體的力學特性常規適合有良好骨結合的骨內種植體是符合邏輯的。其他Ⅱ~Ⅳ型工業純鈦種植體顯示出與Ⅰ型種植體一樣或者更好的力學性能。鈦合金也通常表現出比工業純鈦種植體更好的力學
- #口腔種植#骨擠壓[ 05-26 14:00 ]
- 由創傷、感染及拔牙等引起的牙槽嵴變化常導致牙槽嵴寬度和高度不足。就牙槽骨寬度來講,Zarb等(1993)認為允許種植體植入的最小寬度為5mm,意即采用直徑3mm的種植體,頰舌側保證有1mm的骨板。按照這個標準,許多病例需要采用牙槽嵴擴張術。牙槽嵴擴張術是一種采用骨鑿或骨擠壓器將現有牙槽嵴寬度增加,以容納種植體的骨增量技術。如果采用骨鑿,也稱為骨劈開術。 采用骨擠壓器增寬牙槽嵴是目前主流的牙槽嵴擴張方式。骨擠壓器主要應用于牙槽嵴增寬或者將種植體周圍的較為疏松的骨小梁
- #口腔種植#關注種植體周圍炎的醫生得天下[ 05-25 10:07 ]
- 種瓜得瓜,種樹得樹。但是種牙不等于就有牙。種完牙后或者冠修復出現種植體周圍炎等疾患,醫生要更加關注種植體植入后的維護,要預防種植體周圍炎等疾病出現。種植體周炎癥性疾病對于僅局限于軟組織的種植體周圍組織炎癥性疾病,稱為黏膜炎。炎癥擴展到種植體周圍骨組織,并導致骨喪失者稱為種植體周圍炎癥。持續的骨吸收會導致骨結合完全喪失。檢查種植體周圍組織應該包括視診和觸診。顏色、形態、質地的改變,觸診和探診出血或溢膿提示有炎癥疾病。種植體周圍骨高度的檢查必不可少,最好結合影像學檢查。根尖片是最理想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圖像需平行于種植體
- #口腔種植#支抗種植體植入術[ 05-24 10:18 ]
- 1945年Gainsforth最早進行了種植體作為支抗的研究,但未能獲得長期穩定的效果。直至70年代末,在骨結合的理論指導下,牙種植體作為正畸支抗再次被應用于正畸領域。大量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證明,種植支抗不但能完成牙齒助萌、牙列擁擠、深覆頜深覆蓋等畸形的正畸治療,而且還能保持支抗種植體的自身穩定性,在完成正畸治療后直接進行牙齒修復體的永久修復。1、手術指征(1)強支抗關閉拔牙間隙:在成人正畸治療、牙槽前突患者治療中更適宜(2)壓低局部伸長牙齒:主要適用于長期后牙缺失,對頜牙伸長,恢復垂直頜
- 【口腔種植】角化黏膜移植[ 05-20 10:13 ]
- 種植體周圍的角化黏膜對于種植體的長期健康極為重要。種植體周圍如果全為可動黏膜,則唇、頰、舌的運動會牽拉黏膜或系帶,這會加重口腔微生物對齦溝的侵襲,并使局部難以保持清潔,軟組織容易發炎,出現種植體周圍疾病。有角化黏膜存在,種植體頸緣的生物學封閉才能得以維持,因此,如果種植體周圍缺乏角化黏膜,就必須設法進行角化黏膜移植。 到目前為止,從腭部獲取角化黏膜進行移植依然是增加角化黏膜的主流方
- 【口腔種植】顴骨種植體植入術(一)[ 05-19 10:12 ]
- 由于種種原因所致的上頜骨后牙區嚴重萎縮,是臨床上非常棘手的種植病例,盡管有許多方法試圖克服這一困難,如上頜竇開窗植骨、大塊自體骨移植等,但治療周期均較長,從治療開始到結束常常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另外進行大型植骨手術不得不從身體其他部分取骨,相關并發癥的產生和遠期效果的不確定性使此類患者承受了更大的痛苦。近年來,Branemark等研制了專門用于顴骨區植入的種植體,稱為顴種植體。顴種植體的主要優點一是避免大量植骨手術;二是治療周期縮短,一般三個月內就能恢復咀嚼功能。條件合適的患者甚至可以即刻
- 口腔前沿:顯微CT在口腔種植研究領域中的應用[ 05-13 13:43 ]
- 空間分辨率達到1~10 μm的醫學CT稱為顯微CT(microCT),與之對應的是肉眼分辨水平的CT,稱為宏觀CT。細胞直徑平均為10~50 μm,而細胞器約為0.2~1 μm。所以,microCT是“能看見組織和細胞圖像的CT”。由于普通CT無法滿足科學研究對分辨率的苛刻要求,學術界開始研發microCT。其主要構造由六部分組成(圖1)。microCT與普通CT不同之處是采用微焦點線球管。采用錐形線束代替扇形X線束,不僅能夠獲得真正各向同性的容積圖像,空間分辨率達1~10 μm,而且在采集
- 【口腔種植】與種植體植入位點不佳有關的修復并發癥[ 05-11 10:00 ]
- 種植體的骨結合是一種可預期的治療方法,但當種植植入位點不佳時,也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修復并發癥,影響著種植義齒修復的成功及遠期效果。種植植入位點在一個或多個三維方向(如頰舌向、近遠中間、冠根上)的偏差,會產生一些后遺癥。因而,從種植體植入到選擇修復方法期間,需要判定植入的種植體是否存在位位置、角度以及深度不當等影響后期修復的因素。一.種植體正確的三維位置 在植入體植入時我們需要考慮三個因素:位置、角度以及深度。這三個問題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同時出現。轉移體、引導桿、臨時或永久基臺等是可幫助
- 【口腔種植】骨擠壓技術臨床應用[ 05-09 13:48 ]
- 由創傷、感染及拔牙等引起的牙槽嵴變化常導致牙槽嵴寬度和高度不足。就牙槽骨寬度來講,Zarb等(1993)認為允許種植體植入的最小寬度為5mm,意即采用直徑3mm的種植體,頰舌側保證有1mm的骨板。按照這個標準,許多病例需要采用牙槽嵴擴張術。牙槽嵴擴張術是一種采用骨鑿或骨擠壓器將現有牙槽嵴寬度增加,以容納種植體的骨增量技術。如果采用骨鑿,也稱為骨劈開術。 采用骨擠壓器增寬牙槽嵴是目前主流的牙槽嵴擴張方式。骨擠壓器主要應用于牙槽嵴增寬或者將種植體周圍的較為疏松的骨小梁
- 與系統性疾病及藥物治療有關的種植并發癥---病因(六)[ 05-09 13:45 ]
- 年齡患者的年齡本身不會顯著影響種植并發癥發生率。盡管老年患者在使用種植支持的活動義齒時有更多困難,大部分有關種植留存及并發癥的臨床研究都表示很高的成功率。然而年齡肯定與系統性疾病的發病率有關,這可能會影響種植的成功率及并發癥發生率。老年患者比年輕患者更常見患多個系統性疾病,特別是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血管病和骨質疏松癥,還有更多其他情況。例如,到了某個易患病的年齡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就會增加。因此老年人更有可能患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會增加種植并發癥的發病率,倘若臨床牙醫看了很多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那么該牙醫可能比主要看
推薦資訊
- 2020-01-30 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知識自測
- 2019-09-25 牙種植體-取模就戴分析操作視頻
- 2022-11-21 【一階段1-6】顳下頜關節影像學檢查
- 2018-06-24 從員工角度看股權激勵
- 2015-09-10 【牙科知識】牙周病相關手術圖解,非醫學專業勿點
- 2018-03-05 《我家的花兒》回族民歌
- 2021-11-30 《中國夢》香港歌曲
- 2016-05-19 口腔主治醫師考試:潰瘍類疾病-白塞病
- 2020-02-21 《中國夢想》閻維文
- 2023-12-02 《人生的歌》魏佳藝
- 2016-10-14 樹脂對比
- 2017-08-02 凸凹式后牙咬合接觸及其臨床意義 科貿嘉友收錄
- 2021-11-28 經典英文歌《Because of You》,曾紅遍全球,滿滿的回憶!
- 2022-03-17 第二階段(2-3)顳下頜關節影像VTO
- 2017-07-21 牙科門診怎么接診老年患者? 科貿嘉友收錄
- 2024-08-03 淺談頜學——頜觸點
嘉友資訊中心
嘉友資訊
大數據口腔參考文章
- 口腔熱點
- 醫療熱點
- 牙體牙髓
- 正畸矯正
- 牙科種植
- 關愛系列
- 口腔修復
- 新開牙科
- 口腔用藥
- 綜合病例
- 牙體預備
- 口腔黏膜
- 牙醫必備
- 美學修復
- 口腔影像
- 消毒規范
- 口腔激光
- 規范標準
- 比色技巧
- 牙周防治
- 義齒技術
- 醫患溝通
- 執考參照
- 補牙技術
- 口腔外科
- 各類病例
- 合學關節
- 各類圖譜
- 經營管理
- 器械交流
- 醫療熱點
- 口腔預防
- 愛牙宣教
- 網絡整理
- 感染控制
- 病例交流
- 醫醫合作
- 口腔書刊
- 療效評估
- 牙齒美白
- 臨床數據
- 常見口腔疾病
- 診斷鑒別治療
- 口腔醫囑
- 政策參考
- 各種炎癥
- 探討與進展
- 職考政策
- 頜面外科
- 牙科數字化
- 牙科歷史
- 口腔麻醉
- 舒適化治療
- 牙醫解答
- 失敗病例探討
- 治療策略
- 檢查記錄
- 孕婦專欄
- 醫護合作
- 3D打印
- 牙科技工
- 種植正畸
- 醫技合作
- 臨床技巧
- 微創牙科
- CR中國
- 頜面外科
- 患者問題匯總
- 口腔科普
- 口腔護理
- 種植修復
- 口腔檢查
- 臨床治療視頻
- 器械安裝視頻
- 口腔修復學
- 口腔微生物
- 牙齒粘結
- 材料應用
- 器械維護保養
- 流程步驟方法
- 職業預防
- 牙醫空間
- 臨床注意
- 應急處理
- 問題探討及處理
- 收費參考
走進嘉友
會議課程
- 綜合視頻
- 口外課程
- 修復課程
- 種植課程
- 牙體課程
- 正畸課程
- 兒牙課程
- 牙周課程
- 美學課程
- 義齒課程
- 學術講座
- 牙科洽談課
- 牙體預備課
- 綜合課程
- 頜學課程
- 民營會議
- 口腔年會
- 綜合會議
- 器械會議
- 歷年課題
- 管理課程
- 粘膜課程
- 執考相關
- 影像課程
- 產品課程
- 口腔放射網課
口腔專家文章
口腔綜合講師
- 講師匯總
- 張東星
- 權花淑
- 彭彬
- 黃定明
- 胡常紅
- 蘇建宏
- 陶洪
- 鄭穎春
- 鄒波
- 潘進勇
- 沈剛
- 譚建國
- 李強
- 梁光強
- 周國瑜
- 劉勇
- 施斌
- 孫宇
- 喻剛
- 張安生
- 馬小寒、任時榮
- 周茂強
- 范偉
- 李任
- 薜晶
- 任時榮
- 劉靖晉
- 孫鳳
- 黃葉君
- 萬國民
- 劉曉宇
- 陳世祥
- 梁世洪
- 程惠娟
- 張秋霞
- 楊啟強
- 孟翔峰
- 陳金武
- 李晃銘
- 黃英
- 張鳳秋
- 包志凡
- 嚴喜成
- 蔡坤燦
- 黃廣泉
- 張鐵軍
- 賈永青
- 葛從亮
- 付佳樂
- 張亮
- 王貽寧
- 葛從亮
- 龔志成
- 周薇娜
- 蔣升
- 謝強
- 宋忠臣
- 欒慶先
- 郭天文
牙科招聘
牙科畫冊
嘉友口腔產品
- 宇森產品展示
- 產品活動
- 綜合產品交流
- 綜合器械對比
- 宇森產品
- 卡瓦產品
- 義獲嘉產品
- 3M產品
- 西爾歐產品
- 復星產品
- 綜合產品
- 品瑞產品
- 關注產品
- W&H產品
- VOCO產品
- 賀利氏產品
- 皓齒產品
- 新亞產品
- 德國DMG
- 德國奧一
- 廣州從化
- 上海偉榮
- 咸陽荷立
- 瑞爾德源消毒盒系列
- 上海滬鴿
- 普力600二氧化氯消毒劑
- 山東宏潤產品
- 美立刻產品
- 美力光產品